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禅茶依依”,就一定要读读这篇给力的文章。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04 20:19:25

“禅茶”这个词刚出现的时候一定很美妙。但如今,却被商家如此滥用,不禁让人好奇,这“禅茶”到底是什么?谁能理解它的味道?

《事茗图》卷,明,唐寅所书,纸本设色,纵31.1厘米,横105.8厘米

百度百科是这么说的

首先想到的是百度百科,这是最流行的知识库。其是这样解释的:“禅茶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摘、饮用的茶,主要用于礼佛、待客、自饮、结缘、馈赠等。禅是一种境界“禅”是精神的启迪,“茶”是物质的精神萌芽,“一味”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 “茶禅”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两种文化在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接触并逐渐相互渗透、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即禅茶文化。”

这个解释看似没有什么破绽,但仔细一想,又好像什么也没说。 “‘依依’是心与茶、心与心的联系。”这句话特别让人费解。心与茶如何相通?心与心之间的联系就是友谊。我劝你再喝一杯酒。西出阳关,便无故友。这与心一样,与禅根本不近。

正清和雅谈禅茶

记得几年前,我参加了某寺庙主办的禅茶学术研讨会。会上,禅茶精神被高度浓缩为四个字:清净、清雅。一位长辈对此感到非常自豪,认为将茶的境界从“清净和谐”提升到“清净淡雅”,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是禅宗精神与茶文化结合的实质性发现。与会者鼓掌。从此以后,很多禅宗茶馆都挂上了这四个字。平心而论,“挂”四个字确实比“挂禅茶”更现实,因为至少不难理解,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至少让人能有一定的掌控力。

但为何禅茶如此纯净、高雅呢?我在家泡一壶茶可以吗?

禅茶典故

从历史渊源来看,很多人都愿意去探寻禅宗茶或者佛教与茶之间的典故。那我们来梳理一下,看看大家都提到了哪些与禅茶有关的典故:

第1章:吴丽珍

公元前52年,吴丽珍在四川蒙顶山种植了七棵茶树,开创了世界人工栽培茶叶的先河。因此,吴丽珍被尊为茶祖。公元前4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吴立真在蒙顶山修行佛法。他还修佛学茶,开创了第一个“佛茶世家”,被尊为甘露禅师。

第二码:冯氏的耳闻目睹记录

唐代人冯岩在《北宗禅宗》《封氏闻见记》年记载了修茶的情况:“学禅、做事至不眠、夜不食,皆准饮茶。人以己利。”从此,模仿别人就成了一种风俗。” ”。

第3章陆羽

陆羽,唐代人,被世人尊为茶圣。他出生于寺院,三岁时被禅师收养。他从小就练就了高超的采茶、泡茶技艺。他撰写的《茶经》介绍了茶叶的历史、种植、加工、茶具、品茶习俗等。

第四课:去赵州喝茶

唐代南禅体系的禅僧也讲究饮茶。唐末五朝,河北赵州禅师用“去喝茶”的委婉想法来迎接弟子。据《卷《景德传灯录》卷十记载,赵州问新来的和尚:“你以前来过这里吗?”和尚回答:“曾经来过这里。”赵州道:“我们去喝茶吧。”他又问和尚,和尚回答说:“我没有去过那里。”赵州道:“咱们喝茶吧。”这就是禅宗史上著名的“赴赵州喝茶”公案。

第5章元武克勤

宋代著名禅宗大师元悟克勤在湖南嘉善着有第一部禅宗著作《碧岩录》,悟出了禅茶的滋味。他曾亲笔写下“茶禅依依”四个字,送给正在求学的日本弟子卫西。圆吾的手迹至今仍收藏于日本奈良的大德寺。因此,日本茶道也有“茶禅一味”之说。

第六章茶汤会

唐宋时期,禅宗寺院设有专门的“茶馆”,供僧人喝茶;各家茶馆里都有专门的职位,称为“茶头”。丛林法则要求每天在佛陀、祖先和神灵面前奉茶;新住持金山也有茶道、汤道;甚至还有专门用茶汤举行的宴会,称为“茶汤会”。

日本禅宗寺院的庭院里还设有“茶亭”、“茶寮”。茶阁建筑典雅,环境幽静。它们是我国禅宗寺院“茶堂”、“茶寮”在日本的发展。可以说,中国的品茶之风始于寺庙,并在寺庙中流行。唐宋以后,品茶之风更加盛行。随后流传到文人、士大夫、宫廷贵族,乃至民间。

这些典故无疑与佛教和僧人有关。似乎对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时间的考察,都是对禅茶的探索。然而仔细分析后,问题出现了——

吴丽珍在第一藏中开创了“佛茶世家”。许多学者认为这是站不住脚的。他们甚至认为连吴丽珍本人也是这个家族的后人。我们不会在这个层面上探究真相或谎言。至少,吴丽珍的佛茶世家没有留下任何理论,所以没办法研究。第二章描述了僧侣的饮茶习俗,这是较早的文字记载。也没有提供理论支持;第三章陆羽,他是智寂和尚养大的,所以他的茶是禅茶。这个理论似乎是弄巧成拙的。是的,和尚喝的茶不一定是禅茶。茶;第四章去赵州喝茶,也陷入了僧侣身份的陷阱。不过,“去喝茶”公案确实讲的是真事,禅师却没有解释。可惜后世无数人研究这本公案,只是猜测或绕圈,已经无法修禅了。去吧,总之,我还没说到点子上;第五章中,元悟克勤真的留下了“茶禅一味”四个字吗?我请在日本留学的朋友打听此事,确认大德寺没有这部作品。 《六藏》中的茶汤会、茶馆等充其量只是以茶为道具的佛教活动。

禅茶在哪里?哪一个?谁说清楚了?

佛语、佛语、禅茶

南方某寺庙举办无私禅茶会,引起极大关注。他们的原创文案令人耳目一新。比如,他们把开水叫“丹霞烧佛”,把后汤叫“法海听波”,把洗碗叫“法轮转”,把烫锅叫“香汤浴佛”,把洗碗叫“法轮转”。称品茶为“佛拈花”。倒茶曰菩萨入狱,冲水曰法雨,洗茶曰众溪还,泡茶曰宇宙覆,分享茶叫雁溪水声,奉茶叫救度众生,闻香叫五气朝元,品茶叫随波漂流,回味称为圆满的启蒙……

听起来真是令人耳目一新。我一定得到了专家的指导并努力了。遗憾的是,兴奋过后,我们似乎什么也没得到。泡茶与这些佛教术语的结合,本来就是一种牵强附会。

你尝过禅茶的味道吗?

2005年,我有幸在少林寺新建的禅堂体验了几炷香的冥想。我也有幸听到了当代禅宗弟子惠通长老的教诲:禅堂里的茶,是用来提神静心的。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开悟.

老人的话在我耳边久久萦绕。

一杯茶如何能让人开悟?

多么虚空的破碎啊!

禅宗涉及什么?佛寺的禅堂,也称佛堂,禅、子坐禅。他们必须向方丈请假。他们要求什么样的休假?生与死的假期!

是的,禅修是最直接、最有限的修行方式。学佛的根本在于解脱生死。禅修讲的是生与死,什么是生与死?无无明、无明尽;无老死、无老死尽。十二因缘究竟说了什么?或生或死!

生命不可能是永恒的,生命就在呼吸之间。当我们还沉迷于生命的诸多表象时,我们其实离真正的认识越来越远。

如禅茶,或茶禅。为什么我们不能从生死的角度来看待它呢?

初生的禅就像一片年轻的茶叶,充满了生机,但又带着一点生涩和轻狂。采茶人从茶树上采摘幼嫩的茶叶,突然他们的命运发生了转变:茶叶脱离了茶树,就像一个孩子离开了父母的照顾,告别了以前的生活。生活。下一步的修行之路是什么?在无尽的孤独中,这颗心会经历怎样的煎熬?接下来,痛苦真的来了。将嫩茶叶简单晒干,然后放入锅中炒制。这个过程确实很艰难。那是一种炼狱般的感觉,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最严峻的考验。然后,被包装,流入红尘。

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们聚集在西湖苏堤旁。茶叶的包装被打开,淡淡的幽香散发出来。沸水冲泡,将茶叶放入杯中翻滚。苏东坡说:“若要将西湖比作西人,好茶历来如佳人”。

茶,在这一刻,又恢复了生机。

经历了重重磨难后,禅师在这一刻恍然大悟……

生命在呼吸之间,涅槃,重生。你尝过禅茶的味道吗?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