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1》
有茶友说,他喝了一次清香型大红袍。
喝完后,感觉就一个字——苦。
用的紫砂壶冲泡,8克一泡,加完水就出汤,之前没喝过岩茶,喝的绿茶居多。想不明白的是,清香型大红袍,喝着怎么这么苦?
再一次看到了清香型大红袍这个说法。
按麻花立场,不主张岩茶圈内再区分清香、浓香分类。
毕竟,岩茶都是要焙火的。
按火功的不同,分轻火、中火、足火。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必照搬铁观音的那一套清香型、浓香型分类。
盲目照搬,生搬硬套,只会水土不服。
至于说,为什么那位新茶友喝了大红袍后,感觉特别苦。
背后的可能性,无边无迹。
《2》
劣质糟糕的岩茶,喝入口当然苦涩难耐。
如果这份大红袍,只是按间内9.9元左右的低价买入手。
又或者,它是通版包装,价位很实惠。
不知山场、不知厂家、不知年份,只是随便在泡袋上印了“大红袍”这三个明晃晃的大字。
那情况显而易见。
初次试水岩茶,选这样品质没有半点保障的茶品,肯定会留下一段虐心的饮茶体验。
或涩口锁喉。
或烟味浓烈呛喉。
或苦味极重,化不开……
上述种种糟糕茶味,踩雷中招风险很大。
《3》
见过有人遮掩歪解。
“清香型大红袍是因为焙火不足,所以茶汤喝着才会苦涩,如果火功焙上去后,茶味自然会醇熟……”
前面这番话只能信一半。
岩茶经历高温焙火后,的确能降低苦涩感。
然而,以咖啡碱为首的苦味物质,受热易分解。
高温炭焙过程中,岩茶内部的苦涩水会进一步脱离。
在炭焙间的窗户边、门框旁,时常能看到白色的结晶。
某种意义上,那可以视作茶叶内部“苦茶碱”的化身。
随着焙火程度加深,毛茶内部的大量苦涩物质会逐渐退散,茶汤滋味日渐柔、顺、甘、润,不复往日的毛躁轻浮。
茶汤入口,也不必再担心猛地一下,就尝到“扎嘴”的强烈刺激苦涩。
考虑到这点,岩茶圈内有“一火遮百丑”的说法。
焙火能让个别苦涩味重的劣质茶,茶味得到改善,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苦涩虽能降下去,但先天茶味不足的劣质茶,无法焙出甘醇、饱满、醇厚汤感。
凭借汤感醇不醇,能快速将两者区分。
《4》
也有人会认为,清香型大红袍风味,本就如此。
“发酵偏轻、焙火偏轻的清香型岩茶,喝茶时不该再强调苦不苦,而是看香不香。”
觉得这类岩茶只要香气足够惊艳,那就万事大吉。
有香万事足?这显然也是以讹传讹的谬论!
岩茶不论轻火、足火,都是重水求香的。
茶味薄,苦味重的岩茶,即便茶香再“抓人”,闻起来香到不行,还是不可取。
再说,那些茶味薄,香气浓艳的岩茶,问题多多。
审视岩茶的茶香,不是只看香气浓郁程度,而是得看茶香是否沉稳。
“从来不刻意去闻盖香,因为好岩茶的香气是沉底的,闻叶底与水香,茶香感受更全面。”
麻花倒不认可,盖香、水香、挂杯香、叶底香、干茶香。
多处闻香,香香都不同,能反映出岩茶的多面香气。
但香气沉稳一说,倒是形容得很具体。
优质岩茶的香气,断不会是轻飘飘的。
当你在喝清香型大红袍时,若发现茶香清扬、香气轻浮。
即,乍一闻特别香,但叶底与汤水里也没有明显香气。
这种茶香只停留在表面功夫的岩茶,内在茶味积累不足,品质实则逊得很!
若一泡清香型大红袍,空有高香,但香气一点也不“稳”,没有落水香,冷后不留香,并且茶味又薄又苦。
遇到这种状态,十有八九可以推测出,这泡茶的原料十有八九以外山高香品种茶为主。
岩茶的岩骨花香,半个字都没法体现。
《5》
新手喝岩茶,少不了慢慢适应。
以前常喝绿茶的茶客,猛不丁尝试喝岩茶。
能一下子就彻底接受的人,毕竟是少数。
排除茶叶本身品质影响,如果还是觉得,岩茶喝着普遍很苦、很浓,喝不惯。
这就得回到口味适应方面了。
论制作工艺,岩茶加工少不了焙火。
无焙火,不岩茶。
岩茶没有所谓清香型分类,再加上,大红袍的茶味和绿茶截然不同。
喝绿茶,贵清爽原味。
但大红袍的滋味会更足,茶味偏醇。
焙火之后,岩茶各式茶香依旧能得到保留。
但茶香清鲜,茶味鲜爽程度,肯定不比绿茶简单直接。
为此,若因“喝不惯”,从而认为岩茶很苦。
那摆在面前的又是另一个问题——为茶汤的苦味定性。
如果是又苦又涩,苦味强劲,苦意浓烈,茶水喝入口,长达数分钟时间内,茶味都不会慢慢消散。
这种苦,显然要不得。
假设入口刹那,苦味感觉明显,但过了没多久,苦味一滑而过,转而是饱满甘润的茶味,唇齿留香,喉间生津。
遇到这种能及时化解消散的苦味,自然不必过多投诉。
《6》
考虑到新手身份,刚开始喝大红袍时,感觉茶味特苦。
除了自身喝不惯外,也和冲泡经验有关。
泡茶“手生”,手法生疏,过去一直用玻璃杯泡绿茶。没有尝试过用茶壶、用盖碗泡功夫茶的茶客,茶水倒出过程普遍很不顺畅。
泡茶动作,磕磕巴巴。
茶汤倒出速度慢,无形中会增加大红袍的浸泡时间。
从而浸出过多茶味,将茶汤滋味泡得又浓又苦。
对于这种“冲泡苦”,方法没别的,苦练泡茶技术才是王道。
喝茶时,为了区分“冲泡苦”和“劣质苦”,方法倒也不难。
内质充足的好茶,即便被闷浓泡苦后,也不会毫无优点。
茶味虽浓苦,但汤感却是厚实饱满的,浆感明显。
同时,饮茶过后,唇齿留香,回甘迅速,生津持久。
而劣质茶的苦,那是真的苦。
除了苦,还是苦。
强烈的苦味之后,也换不来醇厚汤感,回甘生津,留香持久带来的味蕾安慰!
纯料、拼配、母树大红袍,4个大红袍的真相,终于一次性说清了
武夷岩茶与大红袍是一个概念吗?那肉桂、水仙也是大红袍吗?
大红袍早已消失在历史上,那么现存的母树大红袍,又是哪来的?
喝岩茶茶醉?喝岩茶翻江倒海?喝岩茶满口烟味?村姑陈给你支支招
武夷岩茶新手入门,该选择喝贵的山场岩茶,还是便宜的口粮岩茶?
用户评论
这个描述让我有点迷惑,通常情况下我期待的清香型大红袍应该是口感醇厚、回味悠长才对。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绿茶爱好者: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难道这就是市场上存在的变种品种吗?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尝试了后觉得真是个“小惊喜”,苦味与清香的奇妙平衡让我感觉非常特别。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人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种口感会不同于传统的大红袍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是很喜欢新尝试的,这次体验挺有意思的,苦中带香,很有挑战感。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p class="green">听说这款大红袍是经过特定制程导致的,可能适合喜欢特别口感的朋友。</p>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口味不太适合我,但我朋友说这是他尝试过大红袍里最别具一格的一种。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好奇的是,这样的茶叶是如何在市场上流通的呢?是否每一批都有这样的情况?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咖啡迷:我觉得这种口感可能更适合冲泡特定的方式吧,不然难以发挥其风味。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分享一下你们对这类型大红袍的其他见解或者喜欢它的理由呗!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p class="gray">对于追求纯正口味的人来说,这样的茶款确实需要谨慎考虑。</p>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人建议将这种茶用于炖煮鸡、鸭之类的调味品吗?尝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倒是挺享受这股苦味的,正好与之前喝到的所有大红袍都不一样,很有意思。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p class="yellow">可能这是某个著名茶叶品牌尝试创新的结果,大家怎么看这种尝试呢?</p>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苦中带香是有些茶品的独特魅力所在,这款大红袍做到了吗?确实出乎意料。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时候这样的口感对我来说是挑战也是乐趣,毕竟不是每次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茶。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p class="brown">可能喜欢这种味道的朋友会在评论区分享更多自己的体验和感受。</p>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我得改变一下平常冲泡茶叶的方式,看看这次是否能品出不同的风味。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类型的口感对于爱茶人来说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惊喜,不是每个瞬间都能碰到的。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ID:TeaEnthusiast:这种独特的大红袍或许需要特定的时间和环境来欣赏它的魅力,你们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p class="blue">我认为对于创新茶叶品种持开放态度是很有价值的体验方式。</p>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