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1》
在看一本瓷器介绍时,翻到一组图。
画的是仕女图。
有美一人,身形柔美,倚门回首。
细腻的工笔描绘下,体现着浓浓的韵味。
古代诗词里,经常能看到表现女子之美的诗句。
“美目盼兮,巧笑倩兮。”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旧时文人笔下,似乎有意无意,略去了细节描写。
具体的容貌、形态、身形如何,并非重点,而是重在渲染氛围。
孟晖先生在《美人图》里写,“中国古代女性美的魅力,不仅来自精致五官与倩丽形体,更取决于一个人所能创造的凤仪、韵致、氛围。”
活出别样性情,便有出奇的灵动。
这番话放在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上,特别应景。
前段和朋友喝茶时,她无意间提到一个细节话题。
“为什么在10年之前,听别人介绍女人茶时,都是说红茶。怎么现在到处都在说,白茶才是女人茶?”
闻言,怔了半晌。
喝茶,还要分性别嘛?其实未必!
女人茶之分,未免太过时。
《2》
一、红茶篇。
茶叶市场里,存在两个大宗茶类。
一是绿茶,一是红茶。
它们的分布足迹,几乎遍布了各大产茶区。
在清香型铁观音还没走红时,在普洱还没有大火大热时,在老白茶还没有家喻户晓时。
提到喝茶,一众印象里只有两个选择——绿与红。
绿茶,鲜叶采下后快速高温杀青,属于不发酵茶,保留着自身绿叶清汤特色,茶味清新鲜爽。
红茶的基础制茶过程,则是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发酵程度较高,优质红茶的茶水清甜鲜醇,饱满度高。
绿茶与红茶之间,全发酵的红茶显然更温和。
哪怕脾胃不好,不适宜摄入过高茶多酚、咖啡碱的人群,也能通过一杯香香润润的红茶解茶瘾。
或许,正因为红茶的温和、柔美、清甜属性,早期有不少商家在宣传介绍时,专门加入了推荐方向,引导女性茶客适合多饮红茶。
现在回想起来,在我们的中学时代,当时约朋友、约同学到外面的茶屋喝茶,经常是点上一壶红茶,再要一碟茶点。
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两个女生能看上一下午的书。
一壶茶水喝完,还能继续再续水。
一小杯接一小杯喝着甜美鲜爽的正山小种、坦洋工夫之类的红茶,能度过一个浪漫的午后。
但喝茶这件事,没有严格性别限定。
只要茶叶品质好,不论男女,都适宜饮用。
有人爱春花的缤纷绚烂,有人爱秋月的静美。
有人喜绿茶的极致清冽清爽,有人喜红茶的清甜柔醇。
左不过,各花入各眼!
《3》
二、白茶篇。
六大茶类里,白茶有着许多特殊标签。
它的制作工艺简朴。
传统白茶散茶,制作仅以萎凋、干燥为主。
不杀青,不揉捻,不烟熏。
它的外形天然。
没有压扁成片,也没有揉搓成条。
而是保留鲜叶采摘初始阶段的舒展身姿。
它的茶香风味极尽天然。
简朴而不简单的制茶经历,能让白茶最大限度保留天然本味。
闻香气,品滋味时,满满都是自然之鲜。
同时,在六大茶类里,白茶算是后起之秀。
大范围走红的时间,不过十来年。
早在十多年前,白茶的知名度远不如今天。
当时在茶桌上提到白茶,很多人还会将白茶理解成“白色的茶”,或者是将安吉白茶直接当成白茶。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白茶,在大众还没有深入了解时,自然会有许多误解。
有位福鼎茶农跟我们说过一件事,在2013年那会儿,有位客户在他那买了5斤银针。
还是用非常实惠的价格买走。
但收到拆开试喝了一次两次后,不太满意。
反馈过来称,太淡了,没多少茶味,汤中还有很多毛毛。
不好喝,也喝不习惯,要求退货。
后面那5斤银针,就做了售后处理,退了回来。
转眼间,好些年过去了。
这些年的白茶知名度,不断节节攀升。
同时,白毫银针的身价,也比之前涨了不少。
眨眼间,10年过去了。
去年(2023年),那位茶农朋友再一次收到当初那位退货茶友的消息。
问,当年那款银针还在吗?他想再入一些。
这是什么情况?对方不是觉得,白毫银针又淡又没味吗?
结果,对方的答复也很直接。
“都是自己当初不识货啊,这两、三年喝茶,其它茶我都喝得很少,唯独白毫银针是每日必喝一泡。”
听完这桩往事,再回到正题。
话说,白茶是什么时候和女人茶扯上关系的?
与早期的大众认知误区有关。
在白茶还没有大火起来时,许多茶客对白茶的印象,停留在茶味清淡不刺激,香润鲜爽,适合女人喝……
久而久之,就传出了女人茶的说法。
再到后来,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的世纪婚礼上,当时的婚礼纪念茶从传统红茶改用为白茶。
这既加大的白茶知名度,也在某种程度加深了“白茶女人茶”印象。
在此之后白茶作为潮流元素,陆续出现在不少大牌护肤品、大牌香水上。
含白茶成分的美妆护肤产品,成为时尚新元素。
至此,白茶逐渐追赶并超过红茶,赢得了女人茶称谓。
但最近5年、6年,关于白茶女人茶的说法,在圈内逐渐淡去。
背后主要原因,是白茶影响力在加深。
一杯鲜香醇爽的白茶,喝茶时不需要带有性别偏见,男女皆宜,大众适口。
自然而然,不必再强调女人茶的说法。
《4》
三、岩茶篇。
回顾武夷岩茶的走红历史,也是一波三折。
曾几何,提到岩茶二字,大众知之甚少。
“这是什么茶,没听过。”
但一提到大红袍,众人便回过神来,原来是它呀。
明明大红袍仅是武夷岩茶的旗下一员,但只知大红袍,不知岩茶的人,不在少数。
后来,这种局面迎来破局。
随着2007年前后,天价茶叶蛋新闻的曝光,让牛栏坑肉桂一炮而红后。
肉桂,火了。
牛栏坑、三坑两涧等概念,紧跟着火了。
继牛肉(牛栏坑肉桂)后,马肉(马头岩肉桂)、龙肉(九龙窠肉桂)等各种“肉”,紧随而来。
至此,武夷岩茶的影响正式扩大。
大红袍、水仙、肉桂等岩茶单品,逐渐走入千家万户的视线。
然而,直到早些年,在茶桌上提到岩茶,仍旧有不少片面观点。
“认为岩茶焙火后,茶味太猛太刺激,只适合男性喝。”
“水仙醇柔,属于女人茶;肉桂凶猛霸道,属于很man的男人茶。”
诸如此类的论调,为岩茶肉桂塑造了性别属性。
但事实并非如此。
岩茶肉桂,并非凶猛、苦涩、强悍、刺激。
山场好,工艺好的肉桂,汤感也是醇厚的,桂皮香分明,茶水咽下后带有微妙辛辣感。
阴天与雨天,喝上一泡焙火足的正岩肉桂,提气又过瘾。
在喝茶选茶时,不必局限于性别。
以个人口味为出发点,才是选茶正道。
《5》
什么样的茶,适合女性喝?
是不是女性风格的着装,应该以粉色为主,不适合穿黑、白、灰?
白茶是女人茶,岩茶是男人茶?
诸如此类的问题,有着共同属性。
即,太片面。
以今时今日的思维看,女人茶的说法太过时了。
口味多样化发展,任君所选,才是未来茶界发展趋势。
盲目局限在单一选项,喝茶未免太无趣!
用户评论
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有点性别刻板化了,因为茶叶并没有明确的男女之分,关键在于个人口味和喜好。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茶、白茶与女性特质连接"这个观点让人好奇是因为它们在某些文化中被象征为优雅和内敛。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说红茶是女人茶,有点像是暗示女性应该具有某种类型的气质一样呢。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茶叶只是饮品的一种分类方式,并没有性别的界定。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岩茶通常被认为是强壮而复杂的茶,就像男性一样?这是从味道、香气和冲泡体验上看的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女人茶”这个概念听起来像是为了推广特定类型茶叶的品牌策略罢了,而非真实含义。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很多地方,“男人茶”可能是更多跟口感浓烈相联系,而女性可能喜欢更细腻,风味甜美的酒,对吗?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将茶叶分类为男女,这更多的是文化和营销层面的东西,而不是源于真正的产品属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女人茶"这个名字听起来比较柔和,感觉更适合那些轻盈、带有花香的品种,不是吗?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岩茶因其复杂性高,常让一些人联想到复杂的人格和智慧。它可能会被比作有深度的男性,对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茶是女人茶”,这个观点好像在暗示红茶温和、细腻,正好符合女性心理特征,我觉得有点偏见。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男人茶"这概念让人觉得是不是跟强壮或果敢的性格有关联呢?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种划分更多是一种营销手法,为不同种类的茶叶创造不同的形象和定位,并不是事实上的区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女人茶”的定义好像在强调了一些特定的口感元素或者适合某些场合使用,但并没有绝对标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并不认同这样的分类方式,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任何类型的茶,无关性别。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男人茶"这个词听起来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茶叶具有更多沉稳、厚重的味道和风味,但这并不是所有男性都喜欢的类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种分类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标签,并不像实质上的品鉴标准。个人喜好才是最重要的。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女人茶"这个说法可能来源于某些文化背景下的饮品习俗或者品牌营销,但实际上并不科学且可能存在误导。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岩茶和其他类型的茶叶一样,都是由相同植物的果实经过不同的加工步骤制成的。区别不应基于性别,而应基于个人品味和健康需求。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