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文字出处:陈仲谔 的《送新茶李圣喻郎中》
头纲别样建溪春,
小璧苍龙浪得名。
细泻欲帘珠颗露,
打成寒食杏花饧。
鹧斑碗面云萦字,
兔褐瓯心雪作泓。
不待清风生两腋,
清风先向舌端生。
八句诗中有四句描写盏中汤面变幻的沫饽盏面,且对盏面沫饽的变幻从简单到复杂作了描述,这对当今研究南宋“分茶”具有探索性意义。
第一句:头纲别样建溪春,
贡茶到京,是一批不一样的建溪春茶。
第二句:小璧苍龙浪得名,原来是一纲“龙团凤饼”。
第三句:细泻欲帘珠颗露,描写点茶过程首先出现的液面变化,《大观茶论》描述为“珠矶磊落”,文人墨客喜观把这种现象为“大珠小珠落玉盘”,点茶初展奇观。
第四句:打成寒食杏花饧。点茶经过注汤高速击拂,形成粥面和产生立体状的乳花,《大观茶论》:乃可少纵,筅欲轻匀而透达。如发立未尽,则击以作之;发立已过,则拂以敛之。结浚霭,结凝雪。茶色尽矣。
第五句:鹧斑碗面云萦字。汤纹水脉出现,盏面乳花出现不规则的龟裂纹,形成篆形图案,似画非画,纤巧如画。
第六句:兔褐瓯心雪作泓。这种现象,在《延福宫曲宴记》中称为“如疏星淡月”,是点茶过程中乳花堆积出现的奇观,杨万里称之谓“瓯面云烟乳作花”。
这种变幻的汤花也时宋代文人斗茶的重要内容。
第七句:不待清风生两腋。是唐代卢仝《七碗茶歌》的续唱:
唐•卢仝:“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宋•方一夔:
“茶瓯更试纤纤手,
不仗清风送玉川”。
南宋•三朝帝师白玉蟾:
“身轻便欲登天衢,
不知天上有茶无”。
第八句:清风先向舌端生。别扯了!还是坐下来享受当下,享受一盏好茶的舌上清风和舌底鸣泉。
陈仲谔(生于公元1125年)的一首茶诗,如歌如泣,把点茶过程中的汤花变幻描述得淋漓尽致,而你的一台《碗面云萦字,瓯心雪作泓》茶艺表演将会成为你的成名之作。
用户评论
在这个温馨的下午时光,我有幸观赏了一段《碗面云萦字、瓯心雪作泓》的茶艺表演,仿宋点茶艺术让人沉醉。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那股茶香仿佛是从古时飘来的,让人心旷神怡,真的如同在历史长河中体验宋代的泡茶乐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都那么优雅,仿佛每一滴水、每一片茶叶都有它的故事。尤其是茶艺师手持玉瓯,倾倒间如诗如画。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那“碗面云萦”描述得恰到好处,就像细羽般的浮沫轻盈地漂浮在水面,真的非常美丽,让我对泡茶技艺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表演中的文字元素和艺术性结合得妙不可言,“瓯心雪作泓”让人想到了冰雪在热水中融化的情景,美得令人窒息。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都让人着迷。那份对细节的追求,以及对传统茶文化的尊重,真的很值得欣赏。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茶艺师用双手将茶叶轻轻放入瓯中,然后缓缓倒入滚烫的水,那一瞬间,我仿佛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的雅致生活。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点茶的技巧和用心程度都非常高超,那碗面上形成的细腻泡沫,就像是自然界中的云朵在舞蹈一般。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碗面云萦字、瓯心雪作泓》不仅仅是一次表演,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体验这样的茶艺活动后,我更加敬重中国传统文化。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仿宋点茶的展示让我领略到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对于“瓯心雪作泓”这句话的理解,真是让人心生赞叹。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被这段表演深深吸引,它不仅演示了精湛的泡茶技艺,更展现了一种宁静和美的世界观,让人意犹未尽。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观看《碗面云萦字、瓯心雪作泓》的那一刻,仿佛自己也化身为那点水于茶之人,体验到了从泡茶到品茗的乐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次仿宋点茶艺术表演,通过每一个动作和细节,都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茶文化的独特见解与热爱。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样的传统文化展览真是太丰富了,每一次观看都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一开始就被《碗面云萦字、瓯心雪作泓》这个名字吸引,在表演中更是满足了我的内心对美的追求和对中国传统的敬畏之情。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通过这出精心编排的点茶表演,我真正理解了“碗面云萦”的意境之美以及“瓯心雪作泓”所蕴含的文化深厚底蕴。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样的艺术展示让人们对古代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那份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传承下去。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表演中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匠心独运,将宋代茶文化的一脉相承与现代创新完美融合在一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观看完《碗面云萦字、瓯心雪作泓》后,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敬爱和理解。这样的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技艺的魅力,更传递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