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茶叶测评能不能信?看完这款金骏眉的测评,你就明白了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2024-08-19 10:00:30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1》

早些年,互联网探店视频一度很火。

走在时髦前列的朋友,每到一处新地方旅游,第一时间就是上网查攻略,看本地探店博主们在吃喝玩乐方面都在推荐哪些店。

探店探好了是三方受益:博主得到了粉丝量;店家得到了客流量;粉丝得到了性价比。

三者之间,良性循环。

然而,探店视频风靡起来后,有许多探店行为已经悄然变了味。

推荐与否?好评与否?取决于店家是否给钱。

一时间,网上出现一大堆虚假好评,毫无可信度。

甚至,有的人还打着探店名义吃起了霸王餐,要么免单,要么差评……

一来二去,时间长了,原本三方受益的探店模式,便成了网上的坑人新模式。

《2》

餐饮行业的探店风,逐渐式微,热度与鼎盛时期没法相比。

然而,类似探店的营业模式,在茶界互联网换了马甲后又重出江湖。

名曰,茶叶测评。

评茶指点,在茶圈并非新鲜事。

在遥远的大宋朝,就已有斗茶兴起。

发展到现在,茶叶审评更是日益规范化。

有着专门的国家标准规定,对评茶工作人员、评茶流程有着明确规范。

但这篇提到的测评,与官方评茶认定不是一回事,而是商业气息极浓郁的“评茶”。

真带货,假评茶。

背后念叨的,全是一本生意经。

上礼拜和一位武夷山的朋友喝茶闲聊时,直脾气的朋友现场开始吐槽:

“之前还有客户问我,为什么我家的茶不在网上找人测评。我跟他们直接说了,现在网上的评茶就是瞎扯淡,各种鬼话连篇!”

说罢,翻起手机检索内容。

不一会儿找到一段图文测评,里面正在测某款金骏眉。

“这家的金骏眉,呵呵呵,我们在武夷山做了这么多年茶就从来没听过。”

“但你看看,那些拿了软广推荐费的博主是怎么夸它的。”

接过手机一看,快速扫了一眼。

满屏幕都是谄媚之词。

“哇塞,130块,到手260克,对金骏眉而言,真心具有高性价比;”

“干茶匀整,品相出色,闻着有明显烘焙香;”

“喝起来很醇厚,没有甜腻感,快冲……”

看完后,和那位朋友对视了一眼,相顾无言。

因为那段评茶话术真心令人无语,全是槽点。

真心怀疑,那位打着“每天测评一款茶”的博主,连金骏眉为何物都不懂,就直接收了广告费开始宣传。

要不然,对着实拍图里这么假的金骏眉干茶,是怎么有勇气夸出口“品相出色”的?

里面连一根芽头都没有,和真正的金骏眉八竿子打不着。

论茶品本质,叫红茶没问题,但打着金骏眉的旗号就太坑人了!

假得这么明显的金骏眉,哪怕它的价格再便宜,斤价不超300块,也谈不上性价比!

《3》

世人眼中的金骏眉,是高端红茶的代表。

在红茶制茶发展历史上,书写过光辉一笔。

金骏眉创制成功前,茶圈内没有用茶芽制作红茶的先例。

当时在茶界提到“芽茶”,一众茶客会下意识想到绿茶当中的各种翠芽、雪芽。

不然,就是君山银针、白毫银针、茉莉银针等。

一直到2005年左右,金骏眉的横空出世才弥补了这一项高端红茶的制茶空白。

金骏眉的原料,只有芽头,不含叶片,更不会掺杂茶梗。

对照这一基础概念,再回过头检查。

市面上1.0版本的金骏眉仿品,仅看外形就会看出破绽。

因为它们用料不纯,舍不得精采茶芽。

而是用了大量梗叶,滥竽充数。

这样的茶,堪称一眼假。

将这些打着“金骏眉”旗号等西贝货倒出来后,细看一眼干茶,便能分清真假。

《4》

金骏眉的出名处,在于全芽头加工。

要动用七至八万颗茶芽,才能制出一斤成品。

然,金骏眉的珍稀之处,不止如此。

因为不是随便的茶芽采下来,都适合加工金骏眉

翻开金骏眉茶的行业标准,能看到白纸黑字明文规范。

有且仅有以桐木村为核心的565平方千米的范围,才是金骏眉的正宗产区。

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超出这个范围的茶芽原料,哪怕是照搬金骏眉的制作工艺,做出来的也不算金骏眉,只能叫做“其它红茶”。

茶叶作为农产品,本身的品质高低,讲究看天吃饭。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这个道理,早在汉朝就得出了结论。

发展到现在,哪怕现在农业科技水平进步再大,也没法复刻特定地域的风土滋味。

另外,大家有所不知,桐木高山当地,地处武夷山。

是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在桐木当地能找到“一脚跨两省”的牌坊。

桐木一带,山高、谷深、溪清、林密,平均海拔超过千米,拥有大片未开发的原始林,是武夷山国家级保护区的范围地。

请注意一个关键词,保护区。

试问,放眼整个茶叶圈子,能从自然保护区里产出来的名茶,能有多少?

除了金骏眉外,很难再找出第二个有影响力的成功例子!

《5》

桐木当地作为自然保护区,从武夷大道,途径星村,进入桐木时。

会经过一道关卡——皮坑。

为了保护当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当地有官方部门设卡,外来车辆未经提前报备,不得擅自入内。

哪怕是祖辈生活在此的桐木村民,也不能随意毁林开荒,毁林种茶。

桐木当地的茶园,大多数是茶农先辈开垦的老茶园。

零散分布,规模不大。

看不到连绵起伏,一望无际的宏伟规模。

本就范围有限的基础上,再加上茶园面积规模有限。

决定真正产自桐木的红茶(包括正山小种与金骏眉),产量不大。

熟悉武夷红茶实情的从业者,多数会认可这样的数字:

市面上100盒正山小种里,有90盒只能叫“小种红茶”,非桐木正山所产;

而市面上100盒金骏眉里,有99盒只能叫“仿骏眉”,产地根本不在桐木!

另外,真正的金骏眉,要求以桐木高山茶树单芽为原料。

桐木一带的茶种资源,多数是当地菜茶。

没有大面积引入梅占、奇兰、金牡丹、黄观音等其它茶树品种进行种植。

所以,市面上大家看到的梅占金骏眉、奇兰金骏眉等。

其实,它们背后藏着另一重身份。

即,非桐木所产的金骏眉仿品。

论风味,论市场价,论稀缺性,不能与正宗金骏眉相提并论。

《6》

真正的金骏眉,汤色金黄透亮,拥有高雅的花香、果香、蜜香,茶汤滋味远比其它红茶鲜醇清甜,带有浓浓桐木高山清凉韵;

真正的金骏眉,芽头细巧,产量稀缺,供不应求,市场均价每斤超过万元,身价非其它仿品可比;

真正的金骏眉,取桐木菜茶单芽为原料,芽头细嫩,滋味丰富,韵致非凡。

作为一款从自然保护区里走出去的名茶,金骏眉的成名之路,可谓稳扎稳打,实力非凡!

这样的茶,不该随便被污名化。

要是随便拿一款连芽头都没有的便宜红茶,就装入印着“金骏眉”名字的外包装上对外销售。

此行此举,无疑是赤裸裸的欺骗!

而打着懂茶、识茶、帮助广大茶友甄别好茶旗号的评茶博主,若是为了三瓜两枣广告费,就不惜指鹿为马,颠黑倒白。

如此作为,与为虎作伥别无二致!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