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到底有多强?他们两个垄断了北京的花茶市场

来源: 巧巧
发布时间:2024-01-18 00:58:47

大家好,安徽人到底有多强?他们两个垄断了北京的花茶市场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安徽人到底有多强?他们两个垄断了北京的花茶市场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安徽人到底有多强?他们两个垄断了北京的花茶市场和安徽人到底有多强?他们两个垄断了北京的花茶市场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老北京人喝茶总是知道数字的。曾经有一种说法:张一元在南方,吴裕泰在北方。

现在它们是北京茉莉花茶的代表性老字号。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创始人都是安徽人。从当年默默无闻的小哥到现在的老大,他们在成名之前经历了江湖沉浮。

从东直门到鼓楼有一条五里长的街,从崇文门到北城根永和宫有一条十里长的街。这两条街的交叉口叫北新桥。

光绪年间,安徽歙县两个人来到北新桥。其中一个是举人,这次他要去北京参加考试,另一个是陪举人去北京参加考试。

与之相伴的,叫吴西庆。

举人没有通过考试,但他不愿意。为了获得名声,他想再考一年。在这个过程中,吴喜庆用自己带来的茶叶结识了邻居。每个人都喜欢喝他的茶。骨子里有徽商基因的吴西庆隐约觉得,

也许卖茶也能帮你在北京立足。

那时候,他只是一个在北京北漂的穷小子。他没有钱,就在北新桥一个破旧的门洞里摆摊卖茶。那时候他连名字都没有。包装纸上只印着“北新桥陆陆洞会馆是”的字样,但即便如此,前来买茶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就这样,吴西庆的生意越做越红火。1887年,吴西庆花了五个银元雇了一个老秀才,写了一个匾额:吴裕泰茶栈。

他没想到,吴裕泰的话会传遍半个北京,从达官贵人到普通百姓,他都会去吴裕泰买茶。

他没想到,13年后,另一个安徽老乡创办的茶楼占领了北京的南边。

民国时期,吴西庆在京津开了十几家分号,并当选为史静茶叶工会主席,达到了那个时期的顶峰。

吴裕泰在北京家喻户晓。

据说吴裕泰还影响了一位嗜茶如命的现代著名作家老舍老师。

老舍在1957年创作《茶馆》时,把第一幕的时间定为1898年。此时吴裕泰已经入行11年,戏的外景地叫北京裕泰茶馆。

老舍老师的儿子亦舒曾说:“老舍老师描写的北京很真实。有景点古迹的胡同店铺基本都用实名,大部分经得起实地查证和验证。”

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猜测,吴裕泰对老舍这位热爱花茶的老师影响很大。

就在吴玉台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吴西青的老家,另一个安徽歙县人,来了北京。他就是张昌义。

17岁那年,张昌义离开家乡,开始了北漂生涯。起初,他在崇文门外的荣泰茶馆当学徒,崇文门是北京的闹市之一。每天买茶的人络绎不绝,生意非常红火。

和其他徒弟不同的是,张昌义不仅仅是负责具体方面,他什么都想学。他不仅会调茶,还会接待客户。后来奶茶店的账也归他管。渐渐地,他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和人脉。

当她的翅膀越来越大的时候,张昌义想用自己的技能有所作为。

1896年,张昌义递交辞职信,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崇文门外华士街一家烟店门前摆起了茶摊。

1900年,烟店经营不善,亏本倒闭。张昌义抓住了机会,直接把店铺买了下来,把茶摊变成了茶叶店。

奶茶店原名张玉元。张说这是张家的事,就像吴裕泰是吴家的事;玉,余明的简称,也是茶的总称;元,意思是一,合起来就是张家第一茶馆。

1908年,张昌义在今天的前门大栅栏开了第二家茶馆,改名为张一元,意为“一元从头再来,万象更新”。

1912年,张昌义在大栅栏街南开了第三家茶馆,也叫“张一元”,为与前一家相区别,又叫“张一元文记”。从此,张一元的名字广为流传,他开始了与吴裕泰竞争的道路。

与吴裕泰相比,张一元非常注重宣传。

当时,张一元是第一个将茶和娱乐结合起来的人,他们会播放戏剧来吸引顾客。

而且茶店外面还会有车,可见这是先生们出入的地方。当时著名的梨园艺术家邱、马、谭都是的常客。当时这些人都是妥妥的大V。在偶像的推动下,喝茶的人自然会涌向张一元。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我国陷入战火,大时代无一幸免。吴裕泰和张一元也相继步入低谷,经营惨淡。

解放后,1956年,公私合营时,“吴裕泰茶站”更名为“吴裕泰茶馆”,“吴裕泰茶馆”横匾由老教师冯亦武题写。

同年,张一元也被国家赎回,成为国有企业。

然而,他们的好日子并没有到来。1966年,伟人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吴裕泰、张一元等老字号,在封建社会自然会被视为鬼神。

这期间,北新桥街改名为“红日路”,吴裕泰茶楼也改成了更具革命性的“红日茶店”。

而张一元茶楼也被视为资本封闭的标志,改名为“闽春茶楼”。

此后,直到1982年才重新启用“张一元”旧名,并专门请书法家董世良题写新匾。

吴裕泰直到1985年才最终恢复了“吴裕泰茶馆”的旧名。

随着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两家国有茶厂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趋势。

1997年,吴裕泰实行连锁经营,到2002年,年销售额过亿。

1999年,张一元也从国有企业转为股份制企业,成为规模化经营的商业品牌。

从此,两家茶庄开始步入正常发展轨道,相得益彰,成为茉莉花茶领域的两座高峰。#中国茶韵#

参考资料:

[1] 《张一元茶庄沉与浮》,张永军,《管理史鉴》;

[2] 《闲话张一元》,文,《商业文化》;

[3]张晓晴,《百年沧桑吴裕泰》。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