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结缘,相聚北京城;以诚会友,品饮世界茶。2024北京国际茶业展,适逢端午小长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民俗、国潮、工艺为亮点的茶文化盛宴,集中展现中国茶产业的新业态、新场景、新应用、新观念,看点精彩纷呈、卖点美轮美奂……
在黄山名茶(北京)推介会现场,长嘴壶茶艺表演吸引游客欣赏。 本刊记者 何娟摄
茶和天下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中华民族种茶历史悠久,制茶工艺各有千秋,饮茶习俗百花齐放。“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4北京国际茶业展期间,曲艺文化、节气文化、商帮文化、陶瓷文化、中华养生文化、端午民俗文化、人工智能技术与茶文化和合交融,呈现茶和天下、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本届茶展荟聚黄山、杭州、大理、宜昌、梧州、横州、福鼎、三江等全国各地茶叶产区政府和行业组织代表和企业家,多地联动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鲜明的地方文化、民俗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一片茶叶背后的故事,涵盖地域广,传承时间长,涉及的文史资料、民俗风貌、文化内涵异常丰富。
在宣南剧场,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马连道国际茶文化展组委会联合举办的“两岸一家亲 茗香端午情”活动拉开帷幕。百余位台湾青年学生齐聚茶展、欢度端午,品佳茗、赏京剧、听评书、看魔术。一曲《贵妃醉酒》,引得满堂喝彩。“这景色撩人欲醉,不觉来到百花亭……”来自台湾台南的郑庭绎自称是资深票友,不仅全程跟唱,更在演出结束后,采购茶叶礼盒送去后台,以示敬意。“我爱戏曲,也爱喝茶,自然要茶叶赠名角!这是咱们中国人看戏的传统!”此外,评书《温酒斩华雄》、魔术《三仙归洞》、相声《打灯谜》等演出活动也令现场高潮迭起。
“除了纪念屈原,端午节还有哪些典故”“哪位同学能说出中国六大茶类的具体名称”“请说出‘中国瓷都’的坐标在哪里”……主办方还精心设计了关于历史典故、传统文化的知识竞猜环节,以及制作端午养生中草药香囊的互动环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穿针引线间,跨越海峡来大陆求学的游子共叙乡情,拍摄现场视频,传达对家人的问候与思念。
守正创新
茶话论坛大咖云集
生态国茶,守正创新。2024北京国际茶业展期间,大别山革命老区黄茶产业发展研讨会、逸茗居科学藏茶品鉴会、“泉州茶韵 香飘京城”乌龙茶品鉴会等产品推介会、行业研讨会相继召开,除了中华老字号茶商和传统茶企代表,喜茶、小罐茶等新茶饮代表也纷纷亮相,更有专家学者加盟茶话论坛,探讨以融合创新为发展方向,推动我国茶产业现代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加速培育茶产业新质生产力,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做好茶文章。
因地制宜,培育茶旅融合新业态,推动实现遗产增值、生态增效,是本届茶展的热门话题。在2024新茶饮茶文旅线路发布现场,依山傍水的茶村、古朴悠远的茶山、现代化生态茶园景观流转,茶叶产地的自然风光与各具特色的人文风貌交相辉映,以福建安溪线、浙江安吉线、云南澜沧线、广西昭平线、安徽祁门线、湖南安化线为代表的六大线路,串联绘制中国茶旅的宏伟蓝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过云南澜沧线,游客不仅可以观赏布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风情,还能体验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人间有仙品,茶为草木珍。“无糖”“零卡”等标签,标记茶饮保健功能开启科学认知新时代。适当饮茶、适时养生也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推崇。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仲华长期从事茶叶加工与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致力于用科学技术解码茶叶的生态基因、提取茶叶的有益成分、解锁喝茶的健康密码。他认为,用科技把品质和安全守护得越来越好、用文化把品牌的灵魂打造得越来越好,才能做强茶品牌,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国茶产品,做好“三茶统筹”大文章。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茶饮门店数量突破50万家,使用了30万吨的原叶茶产能作为茶基底,促进了新茶饮与传统茶业加速融合。2024北京国际茶业展期间,喜茶联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推出“新茶饮新名茶计划”,该计划将在严守品质标准的基础上,坚持健康茶饮理念,从工艺创新、风味体验、应用效果、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文化赋能跨界合作,用崭新的视角介绍茶叶产品,打造年轻人喜爱的新茶饮。
新茶饮为传统茶业拓圈,推动产业转型和市场升级。为满足多元化茶叶消费需求,贵州省铜仁市进军抹茶赛道,通过强化“龙头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企业抱团合作,吸引近10万名茶农形成合力,实现2023年抹茶产销总量全国第一,开辟茶产业发展的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路线。种植、采摘、加工、包装……一片茶叶衍生一条产业,成为生态产业的绿色招牌,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金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