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历史:18世纪以来的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06 16:59:49

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思想,为复兴茶产业而努力。

相对静态分析的优势与不足:弥合经济与历史研究界限的尝试

从学科属性来讲,经济学与历史学虽同属于社会科学分支,但在研究范式上的差异始终使得两者的研究具有相当程度的不兼容性,即使是二者交叉融合所产生的经济史学科内,这种学科间的对话途径仍然乏善可陈。自吴承明先生提出“史无定法”以来,学界关于经济史学科的研究范式逐渐呈现出以经济学和历史学为首、各学科多元杂糅的趋势,但学者们关于历史学与经济学在方法论和价值观中的使用仍然泾渭分明,特别是关于经济理论与方法是否能用于历史研究,或如何在历史研究中运用经济学方法常是争论的热点问题。

历史学者对经济学方法论适用性的第一个诟病就是度量方法的极端化。书中指出,经济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的尖端化已经达到了其他社会科学难以比拟的程度,而且业已成为引领学科发展的风向标,部分学者甚至以“经济帝国主义”概之。受此影响,对史料的数据化处理也已成为经济史研究的主流趋势。此等做法并无不妥,统计学是对现实进行描述的一种相当客观的工具——统计数字描述了历史事实,并且证明了它。然而,部分研究却试图顺势将数学关系同数据相等同,强调经济史也应像理论经济学那样遵循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规律。事实上,当数学关系被引入经济理论后,经济理论反而远离了经济史领域的探讨。

正如马克思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批判:它是抽掉了活生生历史的“肤浅的表象”,经济史进行量化研究的根本目的应是在抛开现实纷杂因素的情况下,对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规律进行准确刻画。在此体系中发生的任何价值上升均被认为是某种“收益”,而价值下降则是某种“损失”,一旦这种转化存在某种缺陷或障碍,经济学往往就对其衡量束手无策,甚至某种程度上这种基于数理方面所进行的处理对经济行为本身是否具有意义也值得进一步商榷。诚如石涛所指,此时经济理论不仅丧失了对未来的预测功能,而且其本身对历史的描述也捉襟见肘。

在进行某一项经济学视角下的经济史研究时,首先需要做的是抽象为“一般静态均衡”,即采用某种规则以一种状态替代另一些状态。对此,石涛指出,相对静态分析可能会构建出非常自洽的完美逻辑,但同时也将经济理论与历史现象间的匹配程度降至最低,它能够解释标准的、非现实的理性人产生的所有行为,但却不能解释具有历史价值的个体决策。通俗来讲,即经济学中的经济史研究只能解释个人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策略选择,而不是为什么需要做出选择,因此经济史研究只能作为一门分析的学科,其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对社会发展的“解释力”而不是“理解力”。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重建历史对经济学的“意义”以及经济在历史中“意义”的努力在经济史学科发展中至关重要。根据学科对话的途径,目前学界关于经济与历史融合的努力方向主要有两种:一是将历史视角引入经济学,主张在对大量同类历史事实进行剥离和抽取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发现不同时期经济运行的相似之处及内在联系,解释经济行为的内在演变规律;二是以经济理论分析历史现象,更偏向以现有的经济工具寻找史实中与之相符的现象,并据此解释历史上的经济变化,实际上就是以史实作为检验经济理论正确性的证据。二者虽然目前尚存较大差异,但最终也可能不谋而合。

问题的关键在于,需要在何种意义上对经济学与历史学交叉融合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即经济逻辑或者历史感是否是经济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诚如石涛所指,经济学思维简捷有力,能够透过现象直击本质,而历史现象却是纷繁复杂的,是否能被抽象为“经济问题”取决于分析方法的选取,一旦对经济意义的判定失误,经济学便与应用数学的分支相差无几,研究结果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力会立刻遭到削弱。因此,将经济意义,即问题的范畴化作为研究的第一步至关重要。虽然历史不容假设,但依据历史感对历史进行理解性研究本身就相当依赖假设,就连历史研究相当程度上也是建立在假设前提之上。

另一方面,对历史的理解需要长时段的观察基础,没有人能把历史的全貌作为研究对象,将相似的事实归纳类比进行静态碎片化分析比站在历史长河中反复体验更加快速而深刻,但是历史感在抽样过程中同样至关重要,因为任何一个时间断点都与在此之前发生的历史事件相勾连,尤其在经济史研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由于历史叙事与思想传统的不同,中国与西方的经济“国情”势必会呈现出相当程度的差异性,目前学界对“中西大分流”相关问题的反复而激烈的争论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虽然我们不能排除其他因素对这一分歧的贡献,但历史感的缺乏应是一重要原因。

由此看来,对经济史研究成果的最佳构想应该既离不开历史视角下的归纳,又离不开经济学视角下的逻辑抽象,另外,还应该在整体上加强“论从史出”的特点,即保持逻辑与历史的一致性。这里笔者并不想就各学科之间的分歧进行探讨,仅欲表明以经济学范式对历史事件进行合理研究的可能性,《近世以来世界茶叶市场与中国茶业》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相当不错的实践,特别是所涉清代茶叶贸易之于中国国际关系、商业发展乃至政治经济运行规律的考察都能充分证明当前研究拥有向这一构想靠近的潜力。

(安根团队摘自付坚强:从世界市场视角看18世纪以来的中国茶业)

安根团队,20余位各领域农业专家,提供成熟的土壤恢复集成方案、生态修复集成方案、农残解决集成方案和生态农业社会化服务。

用户评论

陌颜

哎呀!真想不到通过了解茶叶的历史,我对这杯香气扑鼻的茶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指尖的阳光丶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hsla(253, 96%, 47%, 0.09)">历史上的茶叶研究,让人惊叹古代工艺是如何把一种普通植物变成如此珍贵的饮品。</span>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遗忘那段似水年华

感觉喝这杯18世纪的茶,仿佛穿越了时空,品味着那段辉煌的历史。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自凉丶

了解茶叶的发展历史后,我开始更珍视每一次泡茶的小仪式感,充满了敬畏之心。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限量版女汉子

<em style="color: #3c9;">从最初的饮茶习俗到现在琳琅满目的种类,让人对茶叶文化的多样性有了全新的认识。</em>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伪心

研究18世纪以来的茶历史,让我明白每一滴茶水中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痕迹。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最怕挣扎

<strong>通过了解这份历史资料,我对如何泡出一杯好茶更加得心应手了。</strong>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花为谁悲丶

学习茶叶从古老起源到现代的各种变化,真是既有趣又令人振奋的经历啊!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々爱被冰凝固ゝ

每当品尝这杯充满了历史韵味的茶时,都会在心底生起对古人智慧的敬仰之情。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哪跌倒こ就在哪躺下

深入研究后发现,18世纪以来的茶文化变迁,不仅是味道上的进化,也是人类生活哲学的体现。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丶悲伤

<q style="font-size: 0.85em;">每一口茶都是对过去岁月的回味和赞颂</q>——在泡茶的时候我总是这样想。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城暮雨

通过历史研究,我对自己的茶艺技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提升,每次茶会都充满期待。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把孤独喂饱

了解到茶叶从草本植物到文化符号的演变过程后,更加珍惜每一次与朋友分享茶趣的时光。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灬一抹丶苍白

<p style="margin: 0;">品鉴历史背景下的不同种类茶叶,就像在探索一座丰富的文化宝藏。</p>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屌国女农

研究18世纪以来的茶史,为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欣赏和理解这一传统的魅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丶悲伤

<q style="font-family: 'Source Code Pro', monospace;">每一种茶叶都是一段故事</q>——这是深入了解茶历史后的深刻领悟。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夏以乔木

通过历史视野,我对茶叶中的自然与文化的和谐共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伤我i

阅读了18世纪以来的茶史后,泡茶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更是心灵旅行的一部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街浪途

<p style="font-style: italic;">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步,每一次品饮都是一次对文化多样性的致敬</p>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生一诺

了解茶叶的历史,让我的每次品茗时光变得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灵魂的探索与沉思。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