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_type="1" mime_type="image/jpeg" web_uri="pgc-image/25f88c8648f94bd988cab16ffaa37df4">
从狭义上来讲,茶只分两类,一类不发酵,一类发酵。除绿茶不发酵,其他全部属发酵茶,只是程度轻重而已。
而从广义上讲,茶可以分为九类。
" image_type="1" mime_type="image/jpeg" web_uri="pgc-image/5c9df98ba19f484d8819de84fc7fed20">
一.绿 茶
绿茶是我国茶类中的老大,几乎每个产茶的省份都有绿茶。如浙江的西湖龙井、安徽的黄山毛峰、江西的庐山云雾、河南的信阳毛尖、江苏的太湖碧螺春、湖北的恩施玉露、湖南的石门银峰、贵州的湄潭翠芽、云南的保山磨锅、四川的峨眉竹叶青、重庆的永川秀芽、广东的信宜的合箩茶、广西的桂平西山茶、福建的南安石亭绿、海南的五指山春绿、台湾的三峡龙井茶(新北市三峡区,三峡是地名,龙井是商品名)、山东的日照绿、陕西的午子仙毫、甘肃的商南泉茗、西藏的察隅绿茶等。目前绿茶的制作工艺以炒青为主,烘青次之,蒸青最少。
" image_type="1" mime_type="image/jpeg" web_uri="pgc-image/659655e172334b6fbff8a6771109c958">
二.红 茶
红茶属于重度发酵茶,而非全发酵,"全"字的描述过于笼统,“全”字可理解为完全、全部、百分百之意,而红茶的最佳发酵程度在85%到95%之间。红茶评审也不能以一定要红叶、红汤来定等级,有许多带花香的红茶叶底都带青色,茶汤也有金黄色的。其代表有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种、安徽祁门的祁红、广东英德的英红等等。
" image_type="1" mime_type="image/jpeg" web_uri="pgc-image/8443986b3417422489771fbd3a89d069">
三.乌龙茶
在茶饮中,乌龙茶的香、味无疑是最丰富和最有层次感的,可以说乌龙茶是茶叶制作工艺当中的集大成者。乌龙茶的产地比较集中,分布在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又分闽北、闽南、潮汕、台湾四大产区。代表品种以闽北的大红袍、肉桂、水仙等几十种,闽南的铁观音、漳平水仙、永春佛手,潮汕的凤凰单丛等。
" image_type="1" mime_type="image/jpeg" web_uri="pgc-image/56001b9be6bc4ca4833c985b447a8bc4">
四.黑 茶
黑茶都是全发酵茶(除了刚加工的湖南安化黑毛茶以外),最早是以边销茶存在,后来由于大家认可其保健功能后,逐步走内销市场。有六个省份生产黑茶,分别是湖南、四川、湖北、广西、云南、安徽。其中以安化的千两、天尖、金茯,湖北羊楼洞的青砖,四川雅安的藏茶,广西苍梧的六堡茶,云南的熟普,安徽黟县的古黟黑茶(市面流通的非常少)。
" image_type="1" mime_type="image/jpeg" web_uri="pgc-image/676ab0612ae2405b9c318c5831ccb74b">
五.大叶晒青毛茶
大叶晒青毛茶(现代人俗称生普),自古以来云南少数民族利用当地大叶种通过特有的制茶工艺加工的茶。它通过晾摊、杀青、揉捻、晒干几个工序完成,加工工艺似乎与绿茶相似,但别的茶区用同样工艺制的茶不能长期存放,也没有大叶晒青毛茶那样有万千滋味,而且越陈越好喝。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大叶晒青毛茶归类于黑茶,前者加工时没有经过发酵而是通过后期慢慢陈化来转变口感,后者加工时先通过发酵再陈化来转变口感,根本就是两个概念,怎么能将两者强加在一起呢!
" image_type="1" mime_type="image/jpeg" web_uri="pgc-image/4e767b9e2c4a493f90ec64aaf3030e34">
六.白 茶
白茶原产地福建闽东地区,它的制作工艺应该是所有茶类中最环保的,通过萎凋、晒干或文火烤干完成,所以它的加工成本也是最低的。人们经常将浙江安吉的白茶(一种叶绿素退化后产生白化现象的绿茶)与福鼎的白茶混为一谈,在各自的产品介绍上都印上宋徽宗《大观茶论》中对于白茶的描述。白茶历史很悠久,却墙内开花墙外香,一直出口海外供南洋的闽籍华侨饮用,近些年茶叶界百花齐放后才引起国人的关注,清淡的口味老少皆宜。
" image_type="1" mime_type="image/jpeg" web_uri="pgc-image/b2b8a5d3310940d284711172a2ef5c4a">
七.黄 茶
黄茶在茶叶家族里属于小弟弟,多数茶客喝一辈子茶都没喝到过黄茶,要不是黄茶里出过“君山银针”、“霍山黄芽”这样进入过中国十大名茶的“大佬”,它还真埋没在茶海里了。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形成黄色。黄茶的香虽不及绿茶,味却比绿茶厚爽,但一般人第一次喝黄茶往往会把它当作绿茶。
" image_type="1" mime_type="image/jpeg" web_uri="pgc-image/f42cd7f84b7e4ab08004e1af807d554e">
八.再加工茶
目前的再加工茶分为三类,一是窨花茶,利用茶叶对异味的吸附能力,将成品的绿茶与含苞待放的茉莉花按一定比例拼和,经数次通花、起花、复火、提花等工序制成茉莉针王、龙珠、白玉螺等。
二是紧压茶,明代以前,我国饮用的团饼茶就是用茶鲜叶经蒸青、磨碎,用模子压制成型烘干而成的紧压茶。现代的紧压茶以制成的绿茶、红茶或黑茶的毛茶为原料,以蒸压成圆饼形、正方形、砖块形、圆柱形、沱形等形状,其中以用黑茶制成的紧压茶为最多。
三是速溶茶,如将成品绿茶磨成三百目以上的抹茶(茶粉),为了方便冲泡或表演之用。
" image_type="1" mime_type="image/jpeg" web_uri="pgc-image/6ecb78ee201b4a09a8ab9ccf314fb6b4">
九.非茶之茶
如前文所述,国人称一切可以泡水喝的植物叶、花、茎、果、根都可以称之为茶,非茶之茶就是指山茶科之外的天然植物饮品。如我们平时喝的菊花茶、大麦茶、苦丁茶、柠檬茶、荷叶茶、银杏茶、老鹰茶、莓茶、冬瓜茶、凉茶(中药汤)等等,这些饮品之所以用“茶”字来表达,说明茶在国人心目当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 image_type="1" mime_type="image/jpeg" web_uri="pgc-image/3e74644c910540608fc63529fe0bb1b5">
有茶友说也质疑其中的观点,不过小茶君要说一句话:茶事说小就小、说大就大,观点孰轻孰重、谁对谁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大家同意这个9类的茶叶分类吗?
用户评论
我发现茶叶居然有九种不同的类别!真的吗?我平时只听说过六大茶类。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中国茶界里,原来除了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和乌龙茶这六大家族之外,还有三大新成员,这是真的吗?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现在有的茶叶专家将原六大茶类细分为九类了,我真想听听他们是怎么界定这第三类特殊茶的。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茶种类繁多,原本我比较熟悉的是六大茶类,最近看到有说法说是分成九类,感觉挺新鲜的。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原来所谓的中国茶不只是我们平时能品尝到的那些类型,还有更多的未知等着我去探索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茶叶专家们对原先的分类有新的见解?这个九大类别是怎么来的?是不是有它的道理在其中。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在网上看到有关九大类中国茶的说法,但是一时还消化不了这么复杂的信息,想多看看专业人士的解读。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茶叶原来不只是六大类啊,还有三个新成员吗?这个九大分类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的茶叶市场真是发展得五花八门,原先觉得熟悉的传统六类茶竟然有新的划分方式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以前我总是把中国茶局限于绿茶、红茶、乌龙之类的框架下,这九大类别真的是让人惊喜的发现。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问问,这所谓的第九种中国茶它究竟是什么呢?专家们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个新分类呢?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原来中国茶的世界里还有更多分支吗?从六类到九类,这简直是给我一次全新的茶文化和品种探索之旅。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中国文化中的茶道很感兴趣,所以知道中国的茶现在有九大类,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大门。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时候我觉得对茶叶的了解真的还不够深,中国茶有这么多分类真是叫人震惊又惊喜。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最近看到一篇关于九大于六大中国茶类的文章,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细分和命名原因。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到中国茶已经发展成九大类了,我真想深入研究一下每个分类的独特之处和它们之间的差别。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以前对茶叶的知识还停留在基础层面,这九大类的划分让我感觉自己需要补充很多新的知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品尝中国传统饮品就会感叹它的丰富多样,这次听到有研究者将茶分为了九大类更让我期待发现其中的乐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最近关于茶叶的讨论中提到了新增三大类别,我很好奇这背后的理念和这些新种类的特点是什么。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