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少,而被公认的大红袍,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
民国时一斤就值64块银元,折当时大米4000斤。前几年,有九龙窠大红袍茶拿到市场拍卖,20克竟拍出15.6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茶叶单价的最高纪录。
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时,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毛泽东赠送他四两的大红袍母株茶叶。由于尼克松不知大红袍母株产量少而极为珍贵,曾私下抱怨毛泽东小气。周恩来后来为此对尼克松解释,说:“主席已经将‘半壁江山’奉送了。”,并把大红袍由来告知,闻说尼克松听后对此肃然起敬。
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会所评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1962年春,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武夷山九龙窠剪了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繁育作为引种种在品种园内。
1964年春,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培育室科研人员谢庆梓等人到武夷山剪取九龙窠大红袍枝条带回福安扦插繁育。
1978年底到1982年,市茶叶研究所连续开展对武夷名丛进行挖掘、整理、繁育工作,但并未引起重视。
1985年11月,值参加省茶叶研究所四十周年庆之际,五株大红袍“秘密”的引回(领导不知情),种在御茶园名丛观察园中。
1992年夏秋之交,又从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名丛观察园中剪取很多武夷名丛,单丛等夏梢带回扦插,其中包括大红袍,标明来自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编号***号85年11月17日种。
1994年,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大红袍岩茶无性繁殖及加工技术研究》获福建升科委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通过。
1996年,武夷山市景区管委会开辟了九龙窠大红袍茶文化旅游线路。
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
2004年,武夷山市政府下达了《关于启用“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的通知》。
2006年,以无性繁殖方式使母树大红袍的血脉得以延续,使地处武夷山景区的茶厂所产茶叶完好保持了大红袍母树的优良性状和所有品性特征,武夷山决定对大红袍母树实行停采养护。
2007年10月10日,“乌龙之祖国茶巅峰———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举行,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2008年,由张艺谋策划的大型茶旅互动项目《印象·大红袍》启动建设。
2009年至2010年初,大红袍茶叶遭游资炒作,价格暴涨,每斤达到最高10万。大红袍自身的神秘玄妙,加上不菲的价格,让人产生遥不可及的感觉。随着市场的逐步调整,以及大红袍独有的地域限制保护,大红袍价格终于回归正常。市场的逐步稳定和健康化的同时,不少茶企也随之发展。
2010年,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创作的第五部印象作品—《印象·大红袍》在武夷山正式公演。同年,“武夷山大红袍”被国家工商总局新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1年,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创作的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与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印象大红袍”专属茶品牌。这是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的“印象铁三角”合作执导的中国印象系列山水实景演出的第一个衍生茶类品牌,揭开中国茶叶品牌突围序幕。
2013年5月,武夷山市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用户评论
我从小就听爷爷说大红袍的故事,没想到它有这么长的历史!真是百年传承的味道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时候喝过的闽南茶大多是散茶,没想到大红袍还有那么多讲究,真想试试正宗的大红袍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茶叶的历史不太了解,这篇博客让我涨姿势了很多。原来大红袍的故事这么复杂丰富,确实很值得学习!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里说大红袍的品质和制茶工艺关系密切。我也觉得好茶的确离不开那些背后的故事啊!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真是太浅了!关于大红袍的传承、变迁、品鉴等等都没有深入探讨!感觉有点像小学生作文。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以为大红袍就是个简单的茶名,没想到背后隐藏着这么复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篇博客后我对“正宗”的大红袍更加好奇了。那些冒充的大红袍是怎么分辨出来的?真想了解更多关于大红袍知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里提到大红袍的市场价值,是不是真的像说的那样?我最近在考虑要不要尝尝名贵的大红袍...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对传统茶叶不怎么了解,但从这篇文章里可以看出大红袍的历史渊源非常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一个爱好者的来说,当然想从文章中看到更具体的细节和典故,比如那些著名的“大红袍”? 我希望作者能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内容!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太无聊了! 全是废话,一点实际信息都没有。 我想知道大红袍具体有哪些特点,不同产区、年份有什么区别!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历史和文化知识确实重要,不过文章太过于罗列事件和人物,缺乏逻辑性和趣味性。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比较生硬,缺乏灵动性和感染力。希望能用更生动的语言来讲述大红袍的历史故事!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内容很有深度,但文章组织结构不够严谨,有些地方缺乏衔接,阅读起来比较费劲。可以考虑添加更清晰的标题和段落划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大红袍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非常感兴趣,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它在历史上的变迁和影响。希望作者能写更多关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故事!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