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克,10克,13克,多少克的岩茶包才算正常?少包就是偷工减料

来源: 巧巧
发布时间:2024-02-09 04:58:21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8克,10克,13克,多少克的岩茶包才算正常?少包就是偷工减料,8克,10克,13克,多少克的岩茶包才算正常?少包就是偷工减料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前一段时间,当我经常尝试不同种类的茶时,一个朋友路过

带她喝几杯,给点品鉴反馈。

所以她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品茶师。

兼职就是帮忙拍一些干茶,冲泡,汤色,叶底的照片。

不为别的原因,桌子上摆满了茶。

试,记,泡。

遇到大品茶现场,真的顾不了那么多了。

将茶样整齐摆放在桌上,3-4个模特为一组,同台竞技。

当我把气泡袋剪开,准备把茶叶扔进去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

哦,不,我忘了重要的一步。

朋友很好奇,咦,这是分开包装过的岩茶。泡一次就好了。

不会吧!永远不会成功。

正因为如此,我们试茶时吃了亏。

之前试过一批够火的肉桂。

那泡泡法呢?还是老规矩。

盖碗冲泡,注入开水,合盖取汤,沥干茶汤。

把茶汤倒进玻璃杯子后,看一看。

哦,红烧茶汤!

可能,这茶发酵的太厉害了。为什么看起来这么奇怪?

试着喝一口,味道极其浓郁。

我拿起手中的这杯茶,闻了闻。花和水果的香味很淡,整体闻起来像炭火。

但即使肉桂烤得太硬,茶味也不应该那么浓。

浅浅的喝了一口,苦涩立刻像针一样刺痛了舌头。

又苦又刺激。

这种苦涩的茶汤,如果真的想喝,我建议闷一口。

基本上不需要细嚼慢咽,细细品味,搅拌,吮吸。

快点咽下去,这样你的舌头会少受点苦。

不然还是吐出来比较好,尽量避免茶在口中停留时间过长。

奇怪的是这肉桂的香气又细又静。按理说山场不能太差。怎么会有这么苦的茶味?

难道说,里面有苦底的黄观音?不是,黄观音的香味是透天的,肉桂的香味是淡淡的,不符合黄观音的香味调性。

可能,我绿的时候没经历过,估计也不像。看着军绿叶的底部挺正常的。

还能是什么?

低头看着包,我找到了答案。

原来这个火浸肉桂足足有13克!

相比一个8克的泡泡,13克这个数字有些夸张。

单就克来说,几乎翻了一倍!

但是我们泡茶的时候还是按照老规矩,用标准的碗泡。

碗的容量只有110毫升。

注入的水量不变,但倒茶量却猛增。难怪这杯茶这么重!

说实话,遇到这么浓的茶香,很难分辨它的香型,细腻,顺滑与否。

试茶的时候,所有的注意力都被“重口味”吸引了

另外,同时制作多种岩茶。

把它们排成一排,依次冲泡,直接对冲。

互相比较PK的时候,我们要排除干扰项。

至少,茶的比例要一致。

对比两种肉桂时,一袋13克,另一袋只有8克。

就算前者赢了,也是无敌的!

如何在拿到手的时候鉴别一款怪茶的好坏?

回答,尽量泡。

试泡的时候应该用哪种方法?要不要学着复习,然后闷2/3/5分钟。

twist的思路是沿用大家熟悉的泡泡法。

如果这茶没意思,茶味特别浓。

喝茶时,很难从闷而苦的茶汤中领略到醇厚、滑而香的滋味。

不如换成常用的快速冒泡法,一探究竟。

上周我们试了很多新茶的时候,虽然试茶的任务很重,但是我们还是坚持把每一款茶都倒出来称重再做。

不称不知道,一称吓一条。

玉桂,包9.3克。

白鸡冠,包8.6克。

矮脚乌龙,包10.2克。

最夸张的是,金观音竟然包了13.2克!

呃,这误差也太大了。

对待每泡岩茶的克重,麻花一直觉得,好茶不需加料。

再说,给多了也不需要。

因为这会让茶味泡浓。

因为这会影响试茶公平性,导致茶味喝不准。

以那泡金观音为例,还好在泡茶前,将它多包的5克干茶称了出来。

不然,一锅囫囵乱炖,泡出来的茶汤不知该有多浓。

那泡本应花香馥郁,茶味饱满的金观音,极可能因为茶味浓苦被淘汰出局。

白白的就错过了一泡好茶。

昨晚去某音逛了逛。

看到了一款又一款,低价到让人咋舌的正岩茶。

每斤不过百的情况,比比皆是。

讲真,这种低价倾销的情况,早已经不是新闻。

懂的人,自然都懂。

按这种便宜价位买的茶,不是真货,不可能真正产自正岩。

甚者,再稍微谨慎一些,遇到这么便宜的茶,估计很多茶客在喝之前心里会掂量一二——这到底能不能喝?

正当麻花感慨于,这些接近半卖半送的茶,价格怎会如此低廉时,看到一则买家秀评价。

图片是用薄铝袋子包装的,满满一大袋的黄观音。

看了下规格现实,足足有200克。

论数量,绝对是杠杠滴。

但那位买家留言里,却处处透露着无奈。

“每袋少装点也行啊,装怎么大包岩茶不能喝,有什么用。”

看了下图片详情,讲真,图中的黄观音在我们眼里,更接近边角料。

很像岩茶在挑拣时,故意挑出来的蜡片、粗老叶集合体。

然后被人收了起来,再次做成这样的改制茶。

一看干茶品相,就问题多多,低廉不堪。

其茶味,可想而知有多糟糕。

难怪那位买家给出的评语是“不能喝”。

无独有偶,昨天留言里,也有茶友在回忆。

回忆自己第一次买岩茶的经历。

第一次接触岩茶,来自某宝。我在某宝上,买过肉桂,买过黄观音……

我要说的,就是买黄观音那次(姑且按标签称之为黄观音吧),寄来的除了我买的,还有一大盒水仙,嗯,送了一大盒大概250g“老枞水仙”,现在想起来真是呵呵。

偶买噶,买黄观音还送老丛水仙。

这卖茶逻辑,还真的让人想不通!

讲真,茶是买来喝的。

能不能喝,能决定一泡茶是否能当口粮。

好不好喝,能衡量这泡茶是否物有所值。

如果这满满一大包茶买入手后,自己没有勇气泡开喝,也完全喝不下。

到头来,没有半点意义。

一大包买了不能喝的茶,即便再便宜,也不建议入手。

每泡岩茶究竟该包几克?

这个问题的本质,不是明面上8克、9克、10克那么简单。

而是看质量。

如果质量没保障,就算包上满满一斤,又有何用?

这就像小数点后面的000000,毫无实质意义。

但也有人说了,每包茶争取多包一些,显得商家更加大方与慷慨。

同样一模一样的问题,之前麻花也有遇到过。

有茶友觉得,我们每泡只泡8克,是在偷工减料,因为外面都是包10克居多……

这就是想岔了。

只包8克,这是因为我们对这些茶有信心。

只要内在茶味积累足,8克一泡,绰绰有余。

好茶不贵数量多,而是品质精!

喝岩茶茶醉?喝岩茶翻江倒海?喝岩茶满口烟味?村姑陈给你支支招

武夷岩茶新手入门,该选择喝贵的山场岩茶,还是便宜的口粮岩茶?

茶友来信,一般岩茶的烘焙期有多长?这要从岩茶的火功说起

滋味不够,克数来凑,10克袋装岩茶为何悄然潜伏武夷岩茶圈?

喜欢喝武夷岩茶的你,听说过岩茶里的“倒青”吗?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