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世的叶卡捷琳娜,为何一生不敢与乾隆交锋?茶叶商路是关键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2024-08-27 00:59:57

叶皇之所以能被称之为大帝,主要是因为她在位期间,为沙俄开疆拓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说她从奥斯曼土耳其手里,抢来了克里米亚。又和奥地利、普鲁士等国合伙瓜分了波兰立陶宛联邦。

纵观叶皇这一生,几乎都是功勋,没看到什么败绩。但是在面对东方大国清朝时,叶皇却不得不一再低头,这是什么情况呢?

土尔扈特东归,叶皇的威胁一点用都没有

明末清初的时候,瓦剌四部中的准噶尔部逐步崛起,他们自然要求其他几部全都臣服于他们。结果土尔扈特部表示不服,他们宁可背井离乡,也不肯跟着准噶尔部混。

为此,大量土尔扈特人在17世纪中叶,开始向西迁徙。走着走着,他们便来到了伏尔加河畔定居。这地方是沙俄的地盘,由此也能看得出,沙俄对自己的地盘管理有多松散。一支几十万人的队伍来了,住下了,他们才后知后觉。

沙俄宣示主权以后,土尔扈特人呵呵一笑,依旧不服。沙俄却觉得自己是专治不服的,所以打算试一试土尔扈特部的斤两。

结果发现,土尔扈特人的战斗力是真心强啊。要不是沙俄体量比较大,可调动的人员和资源比较多的话,还真未必能搞定土尔扈特部。

土尔扈特部也知道,以自己的体量根本搞不定沙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为此,土尔扈特部只能在表面上臣服于沙俄,但实际上依旧保持着高度自治。

沙俄自然不爽,他们也不愿正面和土尔扈特部交锋。你们不是能打吗?那就为我们俄国人开疆拓土去!

此后的多次战役中,沙俄总是从土尔扈特部征召大量青壮年到前线去。这些人往往被安排在最前线,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炮灰,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们就是没回来的那帮人。

土尔扈特部的高层们也觉得不对劲,这么玩下去,这个游戏他们马上就玩不起了啊。土尔扈特部的好少年可不能继续这么白白牺牲了。因此他们暗中与清朝取得了联系,早在雍正时期,就有回来的打算。

不过那时候准噶尔汗国还在西北,且十分强大,这事儿根本没戏。等到1757年,乾隆时期,清朝灭了准噶尔汗国以后,土尔扈特部终于有了回归的机会。

当时土尔扈特人分别在伏尔加河两岸定居,位于东岸的那部分主力选择了东归,可却没来得及通知西岸的人。这部分西岸的土尔扈特人,就是如今俄国的卡尔梅克人。

1771年,16.8万土尔扈特人说走就走,这等于是走掉了数万兵源和韭菜啊。叶皇勃然大怒,立刻派遣哥萨克前去追击。经过哥萨克多次阻挠,依旧有6.6万土尔扈特人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进入清朝境内后,叶皇立刻派人去告知乾隆,要求清朝禁止放土尔扈特部入境。乾隆呵呵一笑,果断把土尔扈特部放了进来。

叶皇气炸了,直接派人去指责乾隆,要求乾隆把土尔扈特部交出来,否则不惜一战。乾隆依旧呵呵一笑,并回复道:要打就来,别哔哔。

紧接着,叶皇就哑火了。在欧洲大杀四方,无往而不胜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东方吃了瘪后,居然不敢吭声。

恰克图贸易点,成了沙俄的命门

那么问题来了,是叶皇怕了乾隆吗?当时的沙俄的战斗力真的比不上清朝吗?这事儿很难考究,因为双方毕竟没有在那个时代真正交过手。

叶皇时期的沙俄虽然实力强悍,但乾隆时期的清朝,也绝对不是盖的啊。乾隆的十全武功虽然有水分,但其中至少一半都是实打实的战功。打大小金川、灭准噶尔汗国、平定大小和卓、平廓尔喀等等,全都是实打实的不世功勋。所以18世纪末的沙俄和清朝,全都不是好惹的角色。

真正让叶皇放弃对清朝作战的原因,还得是恰克图贸易。

1728年,雍正时期,清朝和沙俄签订了《恰克图条约》。这份条约重新规定了双方在东部和中部的边界,而且还将外蒙的恰克图作为双方进行贸易的口岸,当时中国这边称之为买卖城。

恰克图贸易点建立起来以后,沙俄从这里运走了大量丝绸、瓷器、茶叶、大黄、麝香等产品。他们将这些产品卖到欧洲去,能挣不少差价。

毕竟欧洲人要从东方想得到这些产品,走水路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但水路时间太久,成本也不见得便宜。

沙俄这边,也能将他们的皮毛、皮革、纺织品等产品,卖到中国境内,赚点外汇。一来一去,沙俄在恰克图贸易点,可就挣大发了。

一旦和清朝开战,那恰克图的贸易势必会中断。叶皇也会算账啊,她一合计就发现,这买卖不划算。打赢了又能怎样?丢了清朝这个大客户,那损失可就太大了。

当时的沙俄不具备与清朝大规模交战的实力

其实就算叶皇不在乎利益得失,非要争口气的话,也根本无法在东方战胜清朝,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当时的沙俄,没办法大规模调兵到东方

沙俄真正大规模向东方调兵,还得从西伯利亚铁路建造以后说起。1900年,沙俄的17万大军开始入侵东北。这些人可不是凭空出现的,他们是先坐火车到贝加尔地区,再从贝尔加地区进入黑龙江流域。

有人问,为啥不直接坐火车到远东呢?主要是因为西伯利亚铁路当时没完工,但是1900年已经可以从莫斯科直达贝加尔地区了。

在此之前,沙俄对东方用兵,一般都是几百人的规模,这点兵马真不够清朝看的。没办法,大规模军队穿越漫长的西伯利亚,那不是行军,那是在渡劫。就算军队吃得消,后勤补给也跟不上。西伯利亚地广人稀,想抢粮食你都找不到对象。

第二,费尽千辛万苦调兵过去,欧洲方面可就空虚了

挑战清朝这个体量的大国,没有几十万大军想都不要想。毕竟那时候大家的武器也都差不多,没有明显差距。

如果叶皇真的把这么多人马调到了东方,这些人一时半会儿是赶不回来的。沙俄在欧洲的那些宿敌们可不是聋子,他们分分钟就能得到消息。尤其是被沙俄一直摁在黑海揍的奥斯曼土耳其,肯定会趁此机会一雪前耻。

防御空虚的莫斯科,根本承受不起这样的代价。为了出口恶气,把莫斯科置于防守空虚的危险之中,划不来啊。

第三,劳师远征,和以逸待劳的区别

哪怕前面的条件全部可以达标,那么劳师远征的俄军,真的能打得过以逸待劳的清军吗?我想非常难。

虽说已经到了清中期,但清军在乾隆年间的历次战争中,也训练出了强悍的战斗力,正是磨刀霍霍向猪羊的时候。

这时候俄军拖着疲惫的身体,迈着虚脱的步伐,还没喝上一口热水,就遭到了吃饱喝足的清军的袭击,就问你,胜负还不明显吗?

俄国人普遍爱喝茶

在恰克图贸易中,最为特别的商品还得是茶叶。瓷器毕竟不是刚需,丝绸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在欧洲的使用率也开始逐步降低。但是茶叶,始终都是出货量居高不下的商品。这是为啥呢?难道俄国人乃至欧洲人都喜欢喝奶茶吗?

还真是这样,原本茶叶是欧洲高层们才能享用的商品,但是伴随着大航海的开始,以及恰克图贸易,茶叶也逐渐流入了普通人家里。

俄国人特别喜欢吃肉,吃完肉喝上一杯茶,有利于消化。所以说茶叶逐步成为了俄国人的刚需。而从恰克图直接进口的茶叶,远比从欧洲进口的茶叶便宜得多,毕竟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所以没有一个俄国人愿意主动放弃恰克图贸易。

所以,当乾隆宣布关闭恰克图贸易点的时候,包括叶皇在内的所有俄国人都慌了。最终叶皇只能低头认错,希望取得乾隆的谅解,清朝这才重启恰克图贸易。

实际上清朝对沙俄的贸易依赖几乎为零,毕竟清朝自给自足的能力太强。所以这100多年的恰克图贸易,纯粹是清朝在给沙俄输血。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