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了古籍,茶的别称、雅称计有74种,另外还有5种少数民族称呼:
槚(jiǎ)、蔎(shè)、茗、荈(chuǎn)、荼、嘉木、“甘露”、 荈诧、瓜芦、葭萌、皋芦、酪(lào)奴、酪仓头、“水厄”、不夜侯、晚甘侯、苦口师、冷面草、草中英、涤烦子、清风使、琉璃眼、瑞草魁、麒麟草、忘忧君、苦节君、消毒臣、余甘氏、水豹囊、“玉川子”、漏影春、凌霄芽、茶荈、森伯、叶嘉、清友、凤团、金叶、灵芽、龙芽、露芽、茗饮、瓯蚁、日注、山芽、水芽、兔毛、先春、仙芽、香茗、云腴、紫笋、桡、椒、葭、诧、姹、选、物罗、过罗、清人树、离乡草、草大虫、甘露、香乳、碧旗、兰芽、金芽、雪芽、玉蕊、琼蕊、绿玉、琼屑、木萌等称谓。“恰依”、老拔、 “拉”、槚“jia”、“啦博”是少数民族的叫法。
在古书中“槚(jiǎ)、蔎(shè)、茗、荈(chuǎn)、荼”都是茶的别名。在最初,茶只是作为一种药材使用,三国时,古人饮茶的习惯已经逐渐形成,南北朝时,饮茶风气渐盛,至唐代陆羽著《茶经》,将“荼”字减一画作“茶”,茶成为了家常饮品。另外陆羽《茶经》还美誉茶为“嘉木”、“甘露”。
茶的别名,从古至今,数不胜数,其中最为常见的要数 “茗”。古代的文人书画作品中,以“茗”代“茶”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此字的风雅韵味。
槚(jiǎ),原意指楸树。《尔雅·释木》:“槚,苦荼。”晋代郭璞《尔雅注》释曰:“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蔎(shè),原指一种香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是草香之意。
荈(chuǎn),也是茶的一种别名。《玉篇·草部》认为,荈是“茶叶老者”。
葭萌 西汉扬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世称《方言》载:“蜀人谓茶曰葭萌。”《方言》‘蜀人谓茶曰葭萌’,盖以茶氏郡也。”表明,葭萌指的是茶,也是最早以茶入命郡的一个郡名。
荈诧 在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是将茶列为药物的最早文字记载,其中谈及二十种药物,称茶为“荈诧”。三国魏《杂字》曰:“荈,茗之别名也。”晋代陈寿的《三国志》谈及吴王孙皓为韦曜密赐茶荈“以当酒”。
瓜芦 东汉《桐君录》称:“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通夜不眠。”一般认为瓜芦亦是古代茶的异名。
皋芦 东晋裴渊《广州记》云:“酉平县出皋芦,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
酪(lào)奴(酪仓头):王肃于太和十八年亡命北魏,时年方三十。数年之后的某日,在宫中举行的宴会上,王肃畅食羊肉,痛饮酪浆。见此情形,孝文帝不禁讶异。他问王肃:卿中国之味也,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王肃答曰: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甚是优劣。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唯茗不中,与酪作奴。
“水厄”,出自《世说新语》。晋代司徒长史王蒙,喜欢饮茶,常请客人陪饮,士大夫们不习惯喝茶,每次拜访王蒙,都会说:“今天有水厄了。”厄,灾难之意。
不夜侯:宋 陶谷《清异录•茗荈》:“胡峤《飞龙磵饮茶》诗曰:‘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对不夜侯。’”
晚甘侯:茶的异名。宋 陶谷《清异录•晚甘侯》:“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云:‘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侣,慎勿贱用之。’”
苦口师:宋 陶谷《清异录•茗荈》:“皮光业最耽茗事。一日,中表请尝新柑……才至,未顾尊罍而呼茶甚急,径进一巨瓯,题诗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
冷面草:茶叶的异称。宋 陶谷《清异录•茗荈》:“符昭远不喜茶,曰:‘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也。’”
草中英: 唐 郑愚《茶诗》:“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涤烦子: 古人谓茶能消除烦恼,故称。唐 施肩吾《句》:“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清风使:宋 陶谷《清异录•茗荈》:“大理徐恪见贻卿信锭子茶,茶面印文曰‘玉燀膏’,一种曰‘清风使’。”
琉璃眼:唐 李泌《赋茶》:“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出琉璃眼。”
瑞草魁:唐 杜牧《题茶山》:“茶称瑞草魁”,后因称茶为“瑞草魁”。宋 孙奕《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异名》:“茗曰酪奴、瑞草魁。”
麒麟草:盛唐朝廷科举时,很多人将茶称为“麒麟草”,不仅借以寓意祝福,而且还用来助发文兴情思。《凤翔退耕传》即曰:“元和时,馆客汤饮待学士者,煎麒麟草。”
忘忧君、苦节君:蒙古人入主中原的元代,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汉族士大夫阶层中,有许多有志气、有才学的文人,不事权贵,退隐山林,茶便成了这些文人苦中求乐的朋友,而被称为“忘忧君”;他们以茶解忧时,茶也成了这些人表示清节的工具之一,而被称为“苦节君”。
消毒臣:唐 曹邺《饮茶诗》:“消毒岂称臣,德真功亦真。”
余甘氏:宋 李郛《纬文琐语》:“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
水豹囊:宋 陶谷《清异录•水豹囊》:“豹革为囊,风神呼吸之具也。煮茶啜之,可以涤滞思而起清风,每引此义称茶为‘水豹囊’。”
“玉川子”,即唐代诗人卢仝好茶成癖,写了许多关于茶的诗歌,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因此,有人以“玉川子”代称茶叶。
漏影春:其实是一种大约出现于五代或唐末、流行于宋代的玩茶方法。宋代陶谷《清异录》中,比较详细地记录了这种做法。大意为用绣纸剪出镂空的艺术形状,铺在茶盏中,撒上茶粉后取出绣纸。再用其他的食材摆出一张精美的茶画,观赏之后用沸水激荡冲饮。因此,茶在宋代的一段时间便唤作“漏影春”。
凌霄芽:元代杨维桢《煮茶梦记》称茶为“凌霄芽”。
橄榄仙:对茶的美称。宋 陶谷《清异录•茗荈》:“犹子彝,年十二岁。予读胡峤茶诗,爱其新奇,因令效法。近晚成篇,有云:‘生凉好唤鸡苏佛,回味宜称橄榄仙。
茶荈:唐 皮日休《茶中杂咏》:“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
森伯:宋 陶谷《清异录•茗荈》:“汤悦有《森伯颂》,盖茶也。方饮而森然严乎齿牙,既久四肢森然。
叶嘉(清友): 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云:“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姚合的《品茗词》亦曰:“竹里延清友,迎风坐夕阳。”
凤团:宋代贡茶名,团状,印有凤纹。泛指好茶。宋 周邦彦《浣溪沙•春景》:“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
金叶:茶叶的美称。宋 朱敦儒《好事近•茶》:“只愿主人留客,更从斟金叶。”
灵芽:唐 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宋 黄儒《品茶要录》:“前此茶事未甚兴,灵芽真笋,往往委翳消腐而人不知惜。”
龙芽:宋 杨万里《过平望》:“午睡起来情绪恶,急呼蟹眼瀹龙芽。”元 谢宗可《茶筅诗》:“万缕引风归蟹眼,半瓶飞雪起龙牙。”
露芽:宋 梅尧臣《和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纤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宋 陆游《起晚戏作》:“云子甑香炊熟后,露芽瓯浅点尝初。”
茗饮: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觉寺》:“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
瓯蚁:瓯中的茶沫,借指茶。晋 王浮《神异记》:“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蚁之余,不相遗也。”
日注:宋 欧阳修《归田录》:“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宋 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粃糠团凤友小龙,奴隶日注臣双井。”
山芽:宋 曾几《述侄饷日铸茶》:“宝胯自不乏,山芽安可无?子能来日铸,吾得具风炉。
水芽:宋 杨万里《谢木韫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淳熙锡贡新水芽,天珍误落黄茅地。”
兔毛:细嫩的茶叶上的白毫,借指茶叶。唐 吕岩《大云寺茶诗》:“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先春:茶的异名。唐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仙芽:茶叶的美称。胡怀琛《春日寄家兄闽中》:“海扇占春信,仙芽问武夷。”
香茗:香茶。唐 白居易《晚起》:“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云腴:唐 皮日休《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青棂子》:“味似云腴美,形如玉脑圆。”
紫笋:唐 白居易《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茶香飘紫笋,脍缕落红鳞。”宋 苏轼《宿临安净土寺》:“觉来烹石泉,紫笋发轻乳。”
此外,茶还有桡、椒、葭、诧、姹、选、物罗、过罗、嘉木、清人树、离乡草、草大虫、甘露、香乳、碧旗、兰芽、金芽、雪芽、玉蕊、琼蕊、绿玉、琼屑、木萌。等称谓。
维吾尔族人民称茶为“恰依”,其实,这一称谓出自“茶叶”一词的译音。
哈尼族兄弟仍称茶为老拔,并一直延伸到现在。
彝族同胞称茶为“拉”,意为是万物之源。
西藏还没有将对茶的称谓从众多称呼中分离和独立出来,有许多民众称茶为“槚”。所以,藏语茶字至今仍读为槚“jia”音
基诺族兄弟世代以种茶为生,基诺语称茶为“啦博”。“啦”是依靠的意思,“博”指的是芽叶,其意是赖以生存的芽叶。
用户评论
文章深入探讨了古人的74种关于茶的赞美的别名和称号,让人领略到悠久茶文化中的艺术魅力。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读后感慨万千,古人对茶有如此之多的精妙描述,真令人惊叹不已。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原来茶叶还有这么多种说法!这篇文章让我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74种关于茶的美称后,感觉每一种都代表着一个独特的灵魂,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中提及的一些古代与茶相关的表述,真的像是在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茶叶的认知提升了一个崭新的层次,其中很多成语和表达方式都非常有意境美。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更加尊重作为中华瑰宝的茶文化了。古人们的智慧令人佩服!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一个美称都是匠心独运的表述,它们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茶叶的魅力,真是太妙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人对茶的74个美称充分证明了中华文化深厚的积淀和博大的内涵。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中提到的一些茶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知识,让我对中国茶更感兴趣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原来每一种茶叶都有它特别的名字和描述,读完后我对喝茶有了新的期待感!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中将古人的74个美称编排成篇,不仅展示了语言艺术的精妙,也让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这篇关于茶的美称后,我仿佛置身于古代茶室,感受到了古人对茶的那份敬畏之心。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认识到,一杯简单的茶汤背后,竟隐藏着如此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74个不同的茶叶名称,每一种都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品尝其中的每一款。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人的智慧在这些描述中得以体现,使得我对后续探索中国茶文化充满期待。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之后,不禁感慨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审美,每一词每一句都在讲述着一个生动的故事。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不仅介绍了茶叶美称的来源,还让我们一窥古人的喝茶习惯和价值观,真是让人开阔眼界!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一个美称都是对茶独特特性的精准捕捉,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丰富的想象力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特别是这些独特的美称,使我对品茶产生了一种新的期待和理解。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