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调配:白茶、岩茶、红茶的最佳茶水比例全解析,是否喝对看这里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07 15:59:23

《1》

某天下午,被朋友约出去喝茶。

“喝茶”这两个字,不仅仅是一个动词,还承载着很多美好的回忆。

同时,也是很丰富的记忆载体。

当然,有时候出去并不是为了喝茶,而是想念那种可以随便聊天的气氛。

毕竟,大家平时工作都很忙,面对面讲话的机会不多。

一杯清香四溢的茶汤,话题就会跨越时空。

一下子就跳回到校园时代,大家意气风发,朝气蓬勃,无忧无虑,对未来充满了想象。

放下杯子,话题就又回到了现实。

生意难做,孩子调皮,父母身体不好,头发日益稀疏……不禁唏嘘。

照例,去了一家平时常光顾的茶庄。

大家聚在一起,有人突然提问:“你们平时泡茶,都放多少茶叶啊?”

看起来,这个话题大家很爱聊,瞬间就七嘴八舌开始讨论起来了。

A说,自己不喜欢喝太苦的茶,都只放一小撮,泡得淡淡的,有点茶味就行了。

B说,必须要舍得放茶叶,才能喝到好茶的原汁原味,所以他用盖碗泡茶的时候,至少要放一半。

C说,随手抓一把,有多少就放多少,太浓就加点水稀释。

似乎只有一个朋友说,泡茶之前要用克秤,称出准确的克数后。

可想而知,这种“异类”的观点,自然是会被淹没在茫茫人海里。

也再次印证了,真相,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2》

对于很多新人而言,有一个始终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

那就是,茶水比例。

泡茶,往简单了说,不过是茶叶和水相互融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茶叶被浸润,从而让大量的内含物质到释放到汤水里,由此便成为了茶汤。

所以,放多少茶,加多少水,就显得至关重要。

要想精准投茶,就必然少不了一个克秤。

根据盖碗的大小,根据茶类的特点,计算出相对标准的投茶量。

一般来说,用110毫升左右的盖碗泡茶,如果泡的是白茶和红茶,放5克干茶就足够了。

而如果泡的是武夷岩茶,则需要增加到8克。

这是村姑陈根据多年的经验,以及询问了各个地区的茶农,互相结合后,所得出的最优解。

倘若你的盖碗比110毫升大一些,或者小一些,就要根据这个比例,进行相应的增减。

这样泡出来的茶汤,能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和喜好。

但话又说回来,有一部分茶友,长期喝浓茶、苦茶,味蕾早就习惯了浓酽、苦涩的汤感。

那么,按照标准茶水比例泡出来的茶汤,在他们看来,必然会觉得太寡淡。

必须加大投茶量,或者闷泡,让茶多酚和咖啡碱多多释放出来,才能达到“有滋有味”的标准。

针对这部分茶友,我们的建议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适当增加投茶量。

但是,过犹不及。

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还是不应该摄入太多浓茶。

相对来说,淡茶更养人。

含有太多苦涩物质的茶汤,不仅口感差,且对身体无益。

我们计算投茶量的目的之一,也正是为了控制物质释放的量,从而达到一个平衡。

浓淡适宜,口感清爽,补益身体。

《3》

不过,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用克秤称茶的。

毕竟,那些喝了十几年茶,甚至更长时间的老茶客,向来都是随心所欲地投茶。

在他们看来,放多少茶叶能泡出自己喜欢的香气和滋味,早就烂熟于心了。

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了肌肉记忆。

回想起前两年,村姑陈和李麻花遇到了一个老前辈。

以他几十年的茶龄,喝茶向来都是随手一抓,投进盖碗里,就准备开始冲泡了。

按照对方所说,他的手,自带克秤,从来不用称。

后来,又找了一次机会,去老前辈那里喝白茶。

偷偷带了克秤,去皮归零后,不信邪地称了重。

果然,屏幕上显示5.2克,距离标准的5克,多了0.2克。

虽然是个很小的误差,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会影响茶汤的滋味表现。

尤其是味觉灵敏的茶友,投茶量稍微多一点,就能感知到太浓、太苦的信号。

但各位新茶友,还是不要盲目学习了。

肌肉记忆的形成,需要千百次,甚至更多次的经验积累。

而刚刚入门的茶友,或者泡茶手生的朋友,还是老老实实地买一把克秤回来吧。

每次喝茶之前,都称出刚好合适的重量,最实在。

不过,如果遇到了某些特殊情况,比如出差在外,手边没有克秤。

或者被隔离在家,没地方去买秤。

那么,只好将就,通过眼睛或者手感,来大致判断投茶量的多与少。

村姑陈还是建议各位,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为了避免泡出浓茶,宁愿少放些茶,也不要投茶过量。

投茶量少的话,味道虽然淡,但勉强可以喝。

总比一杯容纳了大量的苦涩物质,喝起来浓酽煞口的茶汤强。

当然,有条件的话,克秤仍然是茶桌上必不可少的小物件。

《4》

茶圈里,还有一些极端派。

这部分人,对于“称茶”这件事,始终抱着鄙夷的态度。

在他们看来,只要茶叶的原料好,怎么泡都好喝。

茶叶品质不好,再怎么调整冲泡手法,都不会好喝。

甚至还有人用略带嘲讽的语气,调侃称茶就像做数学题,算得那么精准,简直像是要做实验。

可以理解,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泡茶习惯。

然而,称茶非但不是在斤斤计较,反而是在尊重一泡好茶,让它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优势。

我们以白茶为例,大家都知道,白茶的三大品类,分别是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它们的采摘标准不同,所以长相不同,身体结构也不同。

白毫银针一旗一枪,以芽头为主,身体娇小。

称出5克,或许只能达到盖碗四分之一的地方。

白牡丹一芽一、二叶,芽头秀挺,叶片细嫩,同时有茶梗。

5克的白牡丹,在110毫升的盖碗里,堪堪能与碗沿平齐。

如果是牡丹王的话,则体积更小,只能装到三分之一处,就已经满5克了。

寿眉一芽三、四叶,芽头修长,叶片宽阔,茶梗粗壮。

所以,我们在给寿眉称茶的时候,经常会发现,盖碗已经被蓬松的叶片占满了,乃至超出了盖碗,重量都还没达到5克。

不得不进行整理,把茶梗适当折断,才能让小小的盖碗容纳5克的寿眉。

由此可见,统一用肉眼观察,或者凭借手感取茶,是不准确的。

即使一个人只喝白毫银针,但平地和高山的,不同的茶农,不同的干度,不同的大小,都会有区别。

如此一来,在投茶的时候,就会产生误差。

以此来决定白茶的投茶量,是极其不准确的行为。

《5》

喝茶,当真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无论在什么地方泡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规矩。

正因为如此,一泡同样的茶,才会被泡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味道。

这其中,和茶具有关,和水质有关,和水温有关,和出汤时间有关……

另外,还和茶水比例有关。

不管大家平时的习惯如何,为了尊重好茶,称重不可舍弃。

否则,茶叶泡得浓了,或者淡了,或者不好喝了,很难分清真实原因。

万一是泡茶者的问题,却让茶叶背了锅,岂不是太冤枉了?

天热了,“冷泡茶”和“沸水泡茶”,谁才是喝白茶的最佳方式?

泡白茶3大坑,第一温水泡茶,第二泡茶坐杯,第三坑你知道吗?

十年老茶客总结的泡茶诀窍,盖碗与茶壶,哪个更适合泡茶?

盖碗、投茶量、泡茶手势,盖碗泡茶的全面教学,村姑陈手把手教你

泡出的茶为什么总是不好喝?村姑陈帮你找出了5个问题,记得查收

用户评论

无望的后半生

这篇文章终于来了!我最困扰的就是一直不知道茶叶和水的比例是多少,有时感觉冲出来太浓了,有的时候又觉得太淡了。希望这篇能够找到一个适合我的方法,我可是经常泡茶的哦!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没有爱人i

说的对,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白茶、岩茶、红茶应该怎么泡才比较好喝。这篇文章总结得很详细,包括了品种和冲煮的不同,可以参考一下试试看。 我想从今天开始,认真按照标准比例学习冲泡茶艺。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看了标题以为要讲一些特别复杂的技巧呢!结果还是回归到茶叶和水的比例,这点倒是很容易掌握的。我每天都喝白茶,感觉这种比例还挺合理的,以前偶尔会觉得太苦或太淡,现在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柠栀

为什么一定要公开“正确”的茶水比例呢?每个人对茶的味道接受程度不同啊!总说这才是正确的,那岂不是扼杀了探索尝试的空间?我更喜欢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茶叶和水的比例,慢慢体会不同的口感。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瑾澜

感觉这种比例写的太死板了,白茶、岩茶、红茶都是各有风味的,泡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如果只按照这篇文章的标准比例,可能就失去了一些趣味性和独特性了。 我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茶的魅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烟熏妆丶

我平时最喜欢喝岩茶了,感觉它有一种独特的香气很柔和,但是冲泡的功夫还是很有讲究的。看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自己还缺少一些实战经验,需要多多练习才能让自己掌握这个精妙之处!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没过试用期的爱~

其实只要按照自身的感知调整茶叶和水的比例就挺好的,不用太过纠结于所谓的“正确”比率。 关键是要保持一颗探索的心,慢慢体会不同的茶韵,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答案。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花巷陌

这篇文章写的很权威,感觉很专业!终于明白自己以前泡茶为什么总觉得味道不对了,原来是比例的问题!这篇文章简直是冲泡茶的教科书!我要好好学习一下,下次邀请朋友过来泡杯好茶~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的黑色迷你裙

我很喜欢红茶,特别是英式下午茶,但是按照这个比例感觉太淡了吧?我更喜欢浓一点的味道,这样才能感受到满口腔都是香气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龙吟凤

我经常给自己冲泡白茶来放松和养生,但没想到居然在比例上还是不够精准!这篇文章让我开阔了眼界,我现在更加珍惜每一杯茶,也想要用更专业的态度去品味它!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抹浅笑

总感觉这个比例太复杂啦,我平时懒得动脑筋,直接根据感觉来冲泡就得了。但是我知道白茶、红茶、岩茶各有特点,下次我会尝试按照这篇文章的标准比例来喝看看,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呢!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恃无恐

我觉得这篇文章有些矫枉过正,茶的冲泡方法那么多,追求“正确”比例显得太过死板。还是说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调整,找到舒适的口感最重要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摇划花蜜的午后

真是太感谢了!我一直都在寻找白茶、岩茶、红茶合适的比例,现在终于找到了答案! 以后我就可以安心享受我的下午茶时光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揉乱头发

看来我还是需要多学习一下关于茶道的知识啊!这个比例对我来说还是比较新鲜的,希望有机会能够掌握正确的冲泡方法!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眷恋

我觉得茶叶和水的比例确实很关键影响着整体口感。但其实还有一些因素比如水温、冲煮时间等等,这些细节也很重要,文章可以再丰富一些。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顶个蘑菇闯天下i

每次泡红茶都感觉味道不够醇厚,现在明白了是因为比例问题!我下次试试按照这篇文章的方法来冲泡,希望能改善口感哦!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独角戏°

虽然我平时不太在意具体的比例,但确实了解一些基本的茶叶知识可以让我更好地品味一杯茶。 这篇文章很有帮助!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身影

我觉得文章写的非常详细和实用,给很多想要学习茶艺的人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希望更多人能够关注茶的多样性和魅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