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茶叶的起源与发展,到底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用一杯茶的时间细细了解一下。
梳理了一下中国茶叶发展脉络,希望给大家一个清晰的认知。
茶的利用缘起
一、茶的利用,最初应该是作为食物的。
原因很简单,在原始社会,生存第一、果腹第一,茶绝对不会首先作为饮品,也不可能作为药物使用。
二、茶叶的药用是在被先民长期食用过程中发现和认识的。
至于《神农百草》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而茶解之。”且不是是否有神农得茶这件事,但茶的发现绝对不是神农一个功劳,应是无数先民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而得,毕竟当时没有互联网,可以做到“当日事,当日知”。
三、茶的饮用是在食用和药用的基础上慢慢形成的。
关于饮茶的文献材料如今最早见于汉代。
茶的利用并非是单一的,而是食用、药用、饮用会出现并行,只是出现顺序不同,不同时期茶的利用的主流不同。
茶的发展时间脉络
传说,无明确信史时期:上古、西周、东周、秦代,但确有茶事发生,只是缺少明确信史佐证。
汉——唐
· 一、饮茶不会晚于西汉晚期。
· 二、出现茶叶集散中心,如“武阳”之地。
· 三、煮茶法开始或早已流行。
· 四、茶文学萌芽。
论证:
饮茶
关于饮茶最早有可信记载,西汉王褒《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茶”。
《僮约》订于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
煮茶
东晋郭璞注《尔雅》“槚,苦荼”说:“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
茶文学
四首写到茶的诗:孙楚的《出歌》、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左思的《娇女诗》、王微的《杂诗》。
唐——宋
· 一、“荼”是中唐以前主要称谓。
· 二、“茶”的确立。
· 三、饮茶的普及。
· 四、茶具的独立发展,已成体系。当时最负盛名的越窑和邢窑茶瓯,代表当时“南青北瓷”。
· 五、茶馆和茶会兴起。
· 六、煎茶道的形成与流行。
· 七、茶文学兴盛。
论证:
茶字确立
陆羽《茶经·一之源》“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荼(tu)
陆羽《茶经·七之事》中关于中唐以前的茶资料中用荼或荼相关词语代指茶的32则,占所有茶事的70%。
饮茶
陆羽《茶经·六之饮》“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膳夫经手录》“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也”。
茶具
顾况《茶赋》:“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
白居易诗称“白瓷瓯甚洁。”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成套唐代茶具。
茶馆
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开元中,……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茶道
陆羽《茶经》奠定了煎茶道的基础;“茶道”一词首见于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茶著作
陆羽的《茶经》、张又新《煎茶水记》、毛文锡《茶谱》等。
茶诗
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是中国第一首以茶为主题的茶诗,也是名茶入诗第一首;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元稹《茶》等等。
茶事散文
顾况的《茶赋》、崔志远《谢新茶状》等
茶事小说
刘肃的《大唐新语》、北光宪的《北梦琐言》等
宋——明
· 一、自宋代开始,茶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 二、斗茶、分茶兴起,茶会流行。
· 三、茶馆初盛。
· 四、茶具快速发展,黑釉盏以福建建阳窑、江西吉州窑的最为著名;宋代兴起的青白釉以江西景德镇窑产品为代表。
· 五、点茶道盛行。
· 六、茶文学盛行。
论证:
茶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吴自牧《梦梁录》:“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斗茶
南宋刘松年的《斗茗图》、《茗园赌市图》等。
分茶
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莫分茶》:“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茶会
宋代最著名的茶会是斗茶会,如宋徽宗赵佶的《文绘图》、刘松年的《撵茶图》等。
点茶道
蔡襄《茶录》和赵佶《大观茶论》等。
明——清
· 一、明初废团茶兴散茶,明太祖朱元璋摆贡团茶饼。
· 二、茶会、茶馆盛行。
· 三、直接在茶盏或瓷壶或紫砂壶中泡茶称为时尚。
· 四、泡茶道的形成和流行。
· 五、茶文学兴盛。
论证:
茶会
文征明《惠山茶会图》里面所描绘的场景等。
紫砂壶
万历到明末是紫砂壶茶具发展的高峰,出现制壶“四名家”、“三大妙手”。
泡茶道
文震亨《长物志》“吾朝所尚又不同,其烹试之法,亦与前人异。然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
明人沈德符的《野获编补遗》载:“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遂开千古茗饮之宗”等。
茶文学
文征明的《惠山茶会图》、唐寅《事茗图》、田艺蘅《煮泉小品》等。
清——近现代
· 一、茶产区扩大。
· 二、名茶辈出,如西湖龙井、碧螺春、敬庭绿雪、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凤凰单丛、正山小种等。
· 三、六大茶类齐全。
· 四、茶馆、茶具、茶文学继续得到发展。
· 五、泡茶道衰落,工夫茶道形成、兴盛。
论证:略。
近现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蔎茗说:
文章最后对于清代、近现代的梳理比较简单,一是怕文章篇幅过长影响读感,二是人们对于清代至现代知道内容相对较多。
长按「[赞]」,让更多的人知道。
用户评论
中华茶史真是源远流长啊,从古代开始,我们就对茶有着深厚的感情。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最早的时候,人们把茶叶当药来喝,那时候的茶还是挺有意思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到了唐朝,喝茶已经成了日常习惯,而且还有专门的饮茶诗呢!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宋朝时期,点茶和斗茶的风气盛行,那些文人墨客真是太有情趣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明清时期的绿茶、乌龙茶等品种也开始流行起来,口味丰富了很多。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个朝代的茶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让人不禁感叹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味道,就像人生百态一样,各有千秋。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研究历史的朋友一定会对这部分的记载很感兴趣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时候想想,我国的茶文化和外国比起来,真的是独树一帜。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各个朝代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很有意思。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篇笔记,感觉自己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更多人能了解我们的茶文化,传承下去。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品茗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感谢先人留下这么好的东西。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同朝代的茶艺表演也是一门艺术,值得细细品味。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茶叶的发展历程真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充满了智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的年轻人也应该多了解一下传统茶文化,不能忘了根。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一个时代的茶叶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印记。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写这样的笔记真的很不容易,作者一定是个热爱茶文化的人。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关于茶的描述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山间采茶的场景。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一片叶子都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令人感慨万千。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