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文化之茶境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16 18:03:22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茶道文化之茶境和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茶道文化之茶境以及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茶作为一种饮料,起源于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茶的古字)而解之”。

由于茶树鲜叶有较强的灭菌和解毒功用,所以茶叶最初是直接食用新鲜叶子,作为药用,后来发展为熟吃,烹煮饮用,冲泡饮用,直到今天,成为与咖啡、可可并行的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写出了品茶之境。当贾母带刘姥姥逛大观园,来到栊翠庵,妙玉向众人献茶之后,请宝钗、黛玉去吃体己茶,宝玉也跟着去了,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事情,极能说明中国茶文化的境界。

妙玉先拿出七种非同寻常的茶具,茶具的精美可见茶在当时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它已经成为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生命活动。

其后,妙玉煎茶,其用的水也非同小可。黛玉不知,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不由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个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我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的雨水哪有这样的清淳?如何吃得?”

妙玉用的茶叶如何,书中没有明言,但她奉与贾母的老君眉都那般清淡醇香,她自己所用之茶自不待言。仅在一个小小的修道庵中,随意品一次茶,就如此考究精致,不仅茶具、茶叶精妙绝伦,连煎茶之水也费尽心机,可见茶与境连。

至于吃茶之法,妙玉更有高论:“一杯为品,两杯就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就是饮牛饮驴了。”尽管这话有些夸张,但也说明饮茶是人生的一件雅事。

饮茶最重要的是一种心境。唐人裴汶在《茶述》中说:“茶……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茶味在于“淡”,饮茶时需要神清气闲,心态平和,在静默中细细品味,喧闹污浊是与茶境不符的。一人独饮,或有性情相投、心境淡泊的朋友共坐,浅斟细酌,清言雄辩,在一杯清茶中静静享受人生,韵味至深。此情此景,何等情爽宜人,于是千般忧虑都悠然忘怀,心绪清明,神驰物外。面对挚友,体会一种人生淡然的心境,才能不腻不烦而持久。所以说,在洁净无染的气氛中,一杯淡茶能涤去忧愁烦恼,能带来静穆和善。这种通过荣为中介,把我们引进一个闲静清高的人生境界,就是达到茶中极境了。

只有当眼前心中没有了富丽奢华的景象和蝇营狗苟的私念时,才能感受茶那淡远的幽香。因此,饮茶时环境和心境都极其重要。据《茶疏》所载,适宜饮茶的环境为:心手闲适,杜门避事,荷亭避署,小院焚香,清幽寺观,名泉怪石等等。而作事、观剧、发书柬、长筵大席、人事忙迫时则不宜饮茶。烹茶时不能用恶水、敝器、铜匙、木桶、柴薪、鼓炭等,也不宜靠近阴屋、厨房、市喧、酷热斋舍等。茶之一物,因包含着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世界,而成为一种艺术、一种文化。

茶之道是一种高洁醇美的象征,是中国艺术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一节。茶的各道工序,不管是采茶、制作、还是烹煮、斟茶,洁净是其第一准则。采茶时必须是天气清明的早晨,空气清新,茶树上露水芬芳犹存,所采的茶才是上品,阴雨天采的就差了;制作时杀青、揉捻、干燥等等诸道工序更要洁净无垢。

茶讲求和谐,因此好茶要配好水,择水是极为重要的。山上的水为最好,山水中又以乳泉细流者为上。唐代茶圣陆羽曾经品评天下名泉,第一是庐山康王谷帘泉,第二是无锡惠泉寺石泉(着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即源于此),第三是蕲州蕲水(今浠水县)兰溪石下水,好茶名泉,相映生辉。

烹茶更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在山麓水涯,随意设一草屋,即可作茶室,茶室氛围庄重和谐。烹茶需用小壶,以宜兴紫砂陶壶最为适宜。待水壶中水一滚二滚三滚之后,斟茶人提起水壶,将小陶壶内外一浇,使陶壶内外同时加热,放入茶叶,利用温壶的热量将干茶的香气烘托出来,让饮者闻香,称为“汤前香”。然后注水冲泡,饮者先要欣赏茶汤的“杯面香”,其次欣赏色泽,再次啜饮滋味,最后欣赏留在杯内的“杯底香”。在这小小的空间中点茶待客,香生茶室,境出尘表,举止轻缓而优雅,饮茶已不是其目的所在,而礼仪、道德,以及主客之间心灵的交流才是其主旨。

那新鲜神秘、清中带微黄的琼浆,浸人心脾,似乎犹带着清晨露水的芳香。人也因秉持诗意、温爱、幻想、祥和、宁静而将有限的生命带入出神状态之中,使人的心灵具有一种虔诚的迷醉般的安宁与和平。在这种状态中,整个灵魂沉浸在寂静清和的氛围,而导向幽玄超脱之美。

佛门弟子也好茶,认为“茶禅一味”,将饮茶功夫与宗教中的参禅悟道融合在一起。

曾有一个禅师的弟子问禅师道:“何为佛法?”禅师道:“饮茶去。”又一弟子来问:“何为佛法?”禅师道:“饮茶去。”最后小弟子来问“何为佛法?”禅师依旧道:“饮茶去。”小弟子不明白,问道:“为何对三人都说饮茶去?”禅以手指心,小弟子突然开悟。

因为饮茶就是让你去见到你至淡至纯的本性,本性就是佛,就是佛法。佛家所谓“见性成佛”,如果你没有见到自己的本性,那么你心中想佛,口中念经,行为上持戒,尽管在功德上可能获得果报,智慧也能够得到增长,但是并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本性,没有彻底领会生死的根本,所以也就没有见佛。禅宗认为,佛就在自己心中,而不能到外界去体认。这与饮茶时悠然自适,不多言语,静静体味自然人生的境界不谋而合。

饮茶雅趣强调人应“精行俭德”,追求一种恬静安适、清心畅神的境界,就是要通过至淡至远至纯的茶味,将人从喧闹的尘世解放出来,让人以冷静的心去看忙乱纷繁的世界,回归到清明的理性和悟性上去,这也许是茶使人获得的一种独特的境界吧。

用户评论

花花世界总是那么虚伪﹌

我最近对茶越来越感兴趣了,一直在学习关于<strong>茶道文化</strong>的一些知识,感觉这种追求精神内涵和艺术美感的<strong>茶境</strong>真的很有吸引力。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光浅夏ζ

这篇博客写的真好!让我更加了解了日本传统<strong>茶道文化</strong>里的<strong>茶境</strong>美感,也想去体验一下那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笙墨染

我对佛教和禅宗有兴趣,所以对<strong>茶道文化</strong>里蕴含的精神追求很感兴趣,也想看看是什么样的<strong>茶境</strong>可以让人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说真的,这种文人雅士的<strong>茶道文化</strong>有点过于程式化了,感觉不切实际,我更喜欢现代年轻人在潮流中创造出来的茶饮文化哈哈!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笑叹★尘世美

我觉得这种强调细节和仪式感的<strong>茶境</strong>很有趣,但同时也很考验人的耐心和心性的调节能力,并非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迷路的男人

学习<strong>茶道文化</strong>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可以锻炼内涵和气质,相信通过品尝不同种类的茶,感受不同的<strong>茶境</strong>,会让我们对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嘲笑!

这篇文章让我对<strong>茶道文化**里的哲学底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原来那种追求完美的艺术状态叫做<strong>茶境</strong>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刻不是了i

这种说教性的文章真烦人,人家只想轻松享受一杯茶而不是去钻研什么叫做<strong>茶境**,太严肃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あ浅浅の嘚僾

我觉得<strong>茶道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放松和减压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艺术,更是一种养生之道。而这个**茶境**就是一种精神境界,让人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宁静之所。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揉乱头发

我平时就很喜欢喝茶,但真没想过还有这么深的文化底蕴和仪式感,看完这篇文章我觉得自己像是穿越回古代一样,很奇妙的体验!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见朕骑妓的时刻

说实话,我不太看懂这种强调心境和精神境界的<strong>茶道文化**,我更偏向于纯粹的味觉享受呢!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颓废人士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strong>茶道文化</strong>的内容可以去专门的博物馆看看,我相信那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会让你更有感触,也能更加了解所谓的<strong>茶境**。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陌醉生

这篇文章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了更深的理解,或许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需要更多禅意和精神寄托,而**茶道文化**的**茶境**正是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这种心灵慰藉的地方。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你所愿

我觉得现代人对<strong>茶道文化**越来越感兴趣,因为它能够提供一种放松身心、提升精神境界的方法。而这个<strong>茶境**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追求内在和谐的状态。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