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具的演变

来源: 茗茶博士
发布时间:2024-01-18 01:58:49

中国茶具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反映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第一,混合饮用茶具

汉代以前,中国没有专门的饮茶器具,都是和饮食器具混在一起的。茶是用煮锅煮的,茶是用饮水碗盛的。

《晋代林露足球运动员《四王起事》中记载“用陶碗盛茶”,这意味着晋惠王仍然使用碗(吃饭的陶器)喝茶。没有茶具的记载,就像古代没有“茶”字一样。

1、“茶具”一词的出现

汉代,中国开始流行饮茶,不仅有买茶的市场,还有专门饮茶的“茶屋”。

因此,茶具开始出现。最早提到茶具的是汉代王宝的《僮约》,其中载:“沏茶有一切,舞阳买茶。”

这个时候喝茶还没有专门的茶具,但是喝茶的器具比较讲究。选一个好碗,清洗干净。

2、第一个专用茶壶

在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给客人敬茶已经成为一种礼仪。这时,茶具开始逐渐脱离饮食用具。晋代左思戏剧《娇女诗》有“心满茶,夸丁硕”的描写。意思是有专门煮茶的鼎。

喝茶的碗也用广口碗,饼脚,底部露胎。

3.第一个特殊的茶杯

釉陶的发展促进了茶具的分离。到了晋南北朝,出现了一种带托的青釉茶杯,用釉料附着在托上。形制简单,通体施釉青釉,成为一种特殊的茶杯。这是中国第一次出现喝茶专用的茶具。

4、茶壶原型鸡汤瓶出现。

三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盛水装水的汤瓶。它的造型优雅,壶嘴是标准的抛物线,出水口又圆又小,出水有力,脚下精准。壶的一边有一个鸡头,开始是作为装饰,到东晋演变成空心骨状,这样水就可以流入壶内。

因为有一个鸡头,所以叫鸡头汤瓶。经过隋代的改良,到了唐初,越窑生产的鸡汤瓶非常漂亮,逐渐被捧瓶取代。

第二,开发特种茶具

中国的茶文化在唐代进入繁荣期,饮茶极为普遍。“莫问俗,饮茶。”

《茶道》诞生,陆羽写《茶经》,推动了茶具的发展。尤其是当时中国陶瓷业的崛起,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茶具的快速发展。

陆羽在《茶经四之器》年写了20多种专门的饮茶工具。

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茶具和琉璃茶碗,是典型的唐代宫廷专用茶具,非常豪华典雅。

然而,仍有大量的人用陶瓷碗喝茶。碗和灯的区别在于碗大灯小;碗可以用来吃喝,灯只能用来喝茶。杯腹开浅,玉足斜直壁,浅碟。

1.唐代南青北白茶具。

陶瓷突出了茶的颜色,保持了茶的香味,不烫手,于是很快就出现了陶瓷专用茶具。唐朝有两大名窑,北方和南方。南方有浙江余姚的越窑,专门生产瓷器茶具。

北方有河北邢台邢窑,专门生产白瓷茶具。唐代诗人皮日休曾有诗云:“兴人与越人皆可制瓷,圆如月魂,轻如云。”

陆羽也在《茶经》说过,越瓷如玉,越瓷如银,越瓷如雪,越瓷如冰。白瓷茶杯比较重,外口没有凸唇。

青瓷茶杯“唇不卷,底卷浅。”唐代邢窑白茶灯“四海通用”,越窑青瓷有“陶成称臣先王”之誉。南北瓷窑生产了大量的青瓷和白瓷茶具。

2.宋代五大名窑

到了宋代,饮茶更加流行和讲究。特别是斗茶蔚然成风,促进了饮茶器具的改进,名窑、名灯层出不穷。最具代表性的是以下五大名窑。

(1)汝窑。在河南宝丰。宋宝凤属汝州,故称汝窑,主要生产青瓷,以釉色纯正著称。

(2)官窑。官窑专门为皇宫贵族烧制瓷器。北宋时位于开封,南宋时位于杭州。到了明代,又增加了京窑(景德镇)。官窑以生产青瓷为主,特别注重青瓷釉的色彩之美。该工艺具有雍容华贵的宫廷风格。

(3)钧窑。在河南省蔚县。宋代盂县属,故称钧窑。是北方青瓷派发明了制瓷史上的“窑变色釉技术”。釉色蓝红,如云。比如琉璃配茶杯,玫瑰点茶碗,都是绝世珍品。

(4)葛瑶。在浙江龙泉。龙泉窑有两个张氏兄弟,都是以生产青瓷为主。当时评选中国五大名窑时,选的是我哥的瓷窑,所以叫哥窑。哥窑以其花纹闻名,内外施釉,均匀光滑,晶莹润泽。

(5)定窑。在河北曲阳。曲阳在宋代属于定州,故称定窑。定窑以生宽白瓷为主,致密细腻,薄而有光泽,以五彩斑斓的装饰图案著称,如黄釉木纹瓷茶杯。

3.点一个黑釉的茶碗。

唐代的“煮茶法”演变为宋代的“点茶法”,茶色崇尚白色,从而促进了黑釉的发展,使黑釉异军突起,取代了青花釉。宋代的贡茶中心在建阳,窑址自然成为黑釉的龙头。

特别是黑釉兔的米莉灯,成了珍贵的茶碗。兔子的米莉灯釉面黑如漆,灯底有放射状条纹,质感光滑细腻如兔子的米莉。

茶汤入杯后,银光闪耀,杯的花纹与茶的花纹相得益彰,水印荡漾。主人“点茶”后,花鸟鱼虫便会浮现,达到极高的点茶境界。宋代有个叫福泉的和尚,点的是优质茶叶。他点的茶(分茶)可以幻化成一幅山画。

他写了一首诗,说:“在水中创出一片亮蓝,也学不会巧功夫。如果要嘲笑当时的陆鸿渐,煎茶赢得了好名声。”唐宋时期,青瓷、白瓷、黑釉茶具是三大主体。金、银、铜、锡、玉、石、竹、木等其他茶具虽有出现,但并不普及,此处不作描述。

4.茶壶的前身——汤瓶

宋代在“点茶”的实践中,对汤瓶进行了改进,成为一种小巧轻便的注水专用工具。汤瓶是唐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茶具,用来代替笨重的“鼎”和“杯”来煮茶。到了宋代中期,斑杀盛行,不烧茶,只烧水。

于是汤瓶就成了注水的专用工具。

所以容量要小,重量要轻。它有一个盖子,一个平底,一个细长的口,比瓶口高。出水口又圆又细,点茶时可以合理控制注水量。汤瓶为后来茶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于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茶从吃变成了喝,人们喝茶的方式也从煮茶变成了点茶,对茶具和茶叶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点茶的出现,说明当时的人们在物质、文化享受和精神上的追求都与前人不同。

就连点茶的方式也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日本的茶道。

几千年后,茶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