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矿泥原料知识︱红泥篇介绍

来源: 茗茶博士
发布时间:2024-11-12 20:59:19

赤泥是以烧制后的颜色命名的一大类。根据矿物材料的物质结构,可分为紫砂红泥和朱砂泥两部分。紫砂红泥和朱砂虽同属于红泥,但原料的成型性、干燥性和烧成收缩性有很大的区别。

烧制后的颜色效果和胎质也不一样。一般胎块密度高,气孔小,朱泥烧制后结晶程度比较高。其导热性能优于紫砂红泥。但是紫泥在保温性和透气性方面一般都比粉条好。

红瓷红泥

紫砂赤泥属于泥质粉砂岩,现在俗称赤泥。矿物集合体外观有多种红黄色调,质地一般均匀,含少量白云母碎片。矿物骨料呈现多种致密块状结构,易碎但不溶于水。目前仅产于丁蜀镇黄龙山。

其工艺性能与普通紫泥相差无几。

黄龙山大赤泥

在黄龙山浅部黄石夹层的白泥层间偶见,含矿量极其稀少。矿物集合体呈致密的红色云状结构,较硬,含有一定量的微细白云母碎片,表面有油腻光泽,不溶于水。某些矿物中有少量绿松石夹层,

如果不去除,烧制后会出现白砂斑。熟泥可塑性稍差,成型时极脆,制作时有一定的沉淀性,成型要求高,烧制温度范围宽。一般烧结温度在1120 ~ 1150左右,收缩率为5.5%。开火后会变成红色,

其表面纹路纹理与紫泥大致相同,梨皮形态细腻,胎质纯净润泽,有玉石光泽。是公认的优质紫砂红泥,又名大红袍。

黄龙山赤泥(石质赤泥)

它产于黄石岩层的夹层中,以多层形式出现。产出时通常伴有灰绿色砂质页岩,伴生矿石有时在红泥上层,有时在下层。矿物集合体外观和质地不均匀,暗红色,致密,坚硬如石,含较多白云母碎片。

表面黄色,有一层黄石附着,切面稍呈粗砂状。熟泥可塑性差,成型时易开裂、破碎,制作时呈沙状,不适合单独成型,烧成温度范围宽。一般烧结温度在1150 ~ 1180左右,收缩率在3%左右。

烧制后呈红色略深灰色,胎质疏松,残留白云母碎片较多,表面干燥,呈色效果略差。一定高温后呈暗红色。

黄龙山红皮龙(野山红泥)

它出现在浅砾石层中,含有很少的矿石。矿料外观均匀细腻,呈浅暗红色,致密,易碎不硬,矿料上有细小的白色斑点。熟泥细腻,可塑性好,成型生产时有一定的沉淀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

一般烧结温度在1140 ~ 1170左右,收缩率在6%左右。烧制后呈红色,梨皮细腻,质地坚实洁净,表面细腻光滑,色泽效果细腻丰富。一定高温后呈暗红色。

黄龙山红皮龙(野山红泥)

它出现在浅黄石岩石的下部。矿物骨料外观为棕红色,致密坚硬,含一定量的微细白云母碎片。矿物集合体有紫棕色斑纹和淡绿色斑点,表面锈迹斑斑,呈白色蜡状。烧制后略呈暗红色,表面光滑平整。

胎质中的红砂颗粒若隐若现,色彩效果丰富。

黄龙山赤泥

产于宝山矿区东部黄石岩层下部。矿石外观呈淡青黄色,致密,稍硬,含一定量的微细白云母碎片,矿石呈铁锈色,呈片状。熟泥具有一般的可塑性,成型时酥脆,制作时有沉淀性,烧制温度范围宽,并经受一定的高温,

胎质表面容易产生黑气。一般烧结温度在1140 ~ 1170左右,收缩率在5.5%左右。烧制后呈红色略黄,胎质略似梨形,砂质细腻润泽,色彩效果丰富。

宝山矿区降坡赤泥

建造黄龙山休闲广场时的输出。矿物骨料外观为暗红色致密,易碎不硬,矿物骨料上有青绿色斑点和条纹,表面有透明蜡状纹理。熟泥可塑性好,成型时略脆,制作时浑,烧制温度范围一般。

一般烧结温度在1140 ~ 1170左右,收缩率在6%左右。烧制后呈红色,略带黄色,经过一定高温后呈暗红色。胎质细腻,表面若隐若现梨形黄色颗粒,色彩效果细腻丰富。

川步乡小煤矿嫩泥矿黄泥(朱砂泥)

黄石属于泥质细砂岩。一般产于嫩泥夹层,偶尔产于嫩泥底部,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为浅红色黄色泥质致密块状,较硬,含少量微细白云母碎片。遇水会分散成小块,但不溶于水。烧制后,颜色如朱砂。

所以也叫朱砂泥。经过一定高温后呈砖红色。熟泥可塑性好,成型时略脆,制作时有沉淀性,烧制温度范围宽。不容易起泡起皱,变形率小,可以做出更大的作品。

一般烧结温度在1120 ~ 1200左右,收缩率在6.5%左右。烧制后表面看起来像窑,有粉质感,但敲击声比同烧结度的紫泥、钉泥高。外观颜色、烧结程度、

不像紫泥和钉子泥,加热后可以发生明显的变化。烧制后胎质疏松,注水时能随水位变色。这和《阳羡砂壶图考》年朱砂变色壶的记载很像。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