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金骏眉:金毫价值何在?全面揭秘四大误区,让您的品茗更精深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30 19:19:31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1》

喝红茶,经常能看到类似的网评。

“喝过XX正山小种,茶味又香又甜?”

闻言,直觉不妙。

再一打听,泡出来的茶汤颜色如何?

“深红汤色,哎呀,那个茶可好了,茶汤红浓,茶味可浓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喝过这样的正山小种。

若有,很遗憾地告诉你,这样的“正山小种”基本上是假货。

产自桐木自然保护区的正山小种,以当地高山茶树嫰梢芽叶为原料,茶汤颜色是橙黄为主,汤色透亮,而不是发红偏暗的红浓汤色。

在喝茶感受方面,喝起来“特别甜”的正山小种也不对劲。

因为桐木当地的正山小种,茶汤醇厚程度远胜普通红茶。

喝入茶汤时,能明显察觉出这杯茶是滑的、是醇的、是带有浆感的。

汤水一滑而过,内在茶味层次十分丰富。

咽下之后,甘香满喉,回甘生香。

甘醇厚实的茶味,令人记忆深刻,远非普通的甜甜腻腻那么简单!

喝红茶,尤其是喝桐木红茶(包括正山小种和金骏眉),为了理清孰是孰非,这4点内容千万别错过。

《2》

误区一:金骏眉的“金毫”越多越好?

很多茶友看到桐木金骏眉的照片时,都很疑惑。

“这是金骏眉?怎么看起来不够‘金’啊?金毫怎么这么少?”

言外之意,是觉得金毫越多的金骏眉更正宗。

但这种想法,万万不可取。

真正的桐木金骏眉,七分黧黑,三分金黄,并非越金越好。

毕竟,桐木高山的菜茶,生长在平均海拔高度超过千米的桐木自然保护区,当地的土壤以砂砾壤为主,土壤透气性强。

产出来的茶芽,不会偏胖、偏肥、一副营养过剩的模样。

经历后期加工,制出成品后,茶芽表面乌润,整体偏黧黑色。

反观那些个头硕大的黄芽金骏眉,一方面,它们的茶树品种绝非桐木菜茶,而是用了发芽量更密的改良品种,能节缩制茶成本。

另一方面,它们的整体生态环境,难以媲美桐木高山。茶园土壤以黄泥地为主,土质偏肥偏黏腻,透气性不足,导致产出来的茶芽,整体颜色更偏黄。

但泡开对比后,茶味差别明显。

在茶香清雅程度,花香、果香、蜜香的清晰程度、茶味的醇厚程度、以及喝茶之后的回甘生津,一应远远不足!

《3》

二、金骏眉作为红茶,带点薯香很正常?

先明确一点,红茶的薯香,完整说法是蜜薯香。

闻起来类似冬天吃烤红薯的感觉,糖分积累充足的蜜薯,经历高温烘烤后,流淌出红薯蜜,闻起来香喷喷的。

哪怕隔着一条街,都能闻到对面烤红薯摊飘散出来的诱人香气。

对部分红茶来说,在特定制茶工艺下,茶叶加工期间经历高温处理,茶叶内部的植物蛋白快速发生转变,生出类似烤红薯那般的诱人蜜薯香气,的确常见。

蜜薯香,是常见的红茶香型。

但这并不包括正山小种和金骏眉。

因为,按照特定茶芽原料、特定制茶工艺加工出来的金骏眉,香气高雅。

主导香型分为三个板块。

一是花香,清雅多元,类似多种山野花香的综合体。

二是果香,轻盈极了,是初夏多种甜美水果的诱人香气,清新柔美。

三是蜜香,类似山花蜜的感觉,花香当中带着几分沁甜,不仅闻着香,喝茶时还能感受出香与水交融的美妙感。

带蜜薯香的金骏眉,并非正品。

真正的桐木金骏眉,花香、蜜香悠扬。

蜜香与蜜薯香,看似一字之差,实则差距甚远。

《4》

三、冲泡金骏眉不能用沸水?

真相说出来,或许能让人颠覆认知。

冲泡桐木金骏眉,支持使用沸水。

虽然,金骏眉原料细嫩,以桐木高山菜茶的单芽为原料。

但泡茶时,不存在被沸水烫坏的说法。

品质优越的桐木金骏眉,完全经得起沸水冲泡的考验。

耐得住高温,不会轻易泡变味。

相比温水泡茶,高温沸水冲泡更利于解锁茶汤的鲜醇汤感、清新蜜香、以及多元化风味。

水温不足,泡出来的茶香与茶味起码会逊色一大截。

经过沸水冲泡的桐木金骏眉,茶汤不变色,不浑浊,依旧是清澈透亮的金黄色。

茶香高雅,花香、果香、蜜香组成的综合性香型,清晰度极好。

反观那些经不起沸水冲泡考验,茶汤容易泡变色,茶味容易泡苦、泡涩、泡出酸味的“金骏眉”,一概是需要加上双引号的冒牌货。

疾风知劲草,烈火出真金。

通过这一特征,在分辨金骏眉的真伪时,用沸水去冲泡无疑是简单实用的好方法。

《5》

四、有烟熏味道就是正山小种?

纠正,这样的想法是错的。

正山小种的“正山”二字,含有产地限定。

类似吐鲁番哈密瓜,莱阳梨、烟台苹果、赣南脐橙、永泰李干等一系列农产品,唯有认准名称前缀的产地范围,才能拥有正宗风味。

带有烟熏风味的,不一定是正山小种。

问题的关键在于它的原料产地,以及制茶工艺。

按桐木茶农大叔的介绍,传统工艺的烟小种,要吃足三道烟。

萎凋时,让鲜叶吃到烟,让青叶附着上烟味。

烘干时,再次进行烟熏。

等到最后的复焙环节,临近成品前,还要再补充一道烟熏。

完整经历三道烟熏的烟小种,茶味透彻,连续冲泡多次,松烟香不减,茶香浓纯持久,一点也不会呛。

如果只是潦草烟熏,那么,这种烟熏出来的气味会浮于表面。

刚开始喝茶时,烟味比较呛,不舒缓。

但茶汤当中却闻不到多少香气,泡了没几次,茶香彻底变淡消失。

这样的表现,绝非正山烟小种!

《6》

金骏眉与正山小种之间,同宗同源。

产区环境相同,产自以桐木为核心的若干公里范围。

其产区分布,恰好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高度重合。

某种意义上,正山小种的“正山”,强调着产地正宗性。

红茶圈子里,金骏眉之所以名贵,不仅是它的原料考究,要以茶芽为原材料,还因为它的产区环境优势明显。

茶圈内,能够从自然保护区走出来的茶叶,产区生态环境毋庸置疑,堪称顶配。

这样的茶,只要后期加工不出问题,茶味品质绝对不会差。

然而,很长时间内,金骏眉与正山小种的仿制品很多。

甚至有不少商家,特意放出这样的烟雾弹,对外宣传“只要按照特定工艺加工,就是正山小种和金骏眉”。

这样的说法,无疑是否认了正山小种与金骏眉的产地优势,混淆是非。

事实是,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产地不正,何谈正宗风味?

用户评论

▼遗忘那段似水年华

“听说金骏眉以金毫多见长,我特意选了那种看起来满是金毛的茶叶,结果泡出来的味道一般,是不是太注重外表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没过试用期的爱~

“买了杯上标注有‘大金毫’的金骏眉,没想到口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惊艳,这与金毫是否多多益善有关吗?”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你的小笨蛋

“身边有人告诉我,真正好的金骏眉,金毛的数量不是评判标准。这个说法让我有些困惑,到底怎么判断呢?”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毒舌妖后

“我一直以为茶的质量只看金骏眉的金毫量,结果却在品鉴会上遇到一款‘不那么显眼’的茶叶,意外的好喝!”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走过海棠暮

“市场上那些标榜金毫满身的金骏眉茶叶,品质是不是真的就胜出一筹?”这个观点让我开始怀疑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单*无名指

“一直以为茶品级别跟金骏眉叶片上的绒毛数量挂钩,最近尝试了一款金毫少的却意外感觉更适合我的口味。”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花为谁悲丶

“听说很多茶客被‘多金毫’误导购买茶叶,我是不是也中招了?”寻找更全面的评价标准让我心里没底。”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寂莫

“朋友推荐说选择金骏眉时要看整体品质而不仅仅是金毫的数量。这话是真的吗?我也开始探索品评的新角度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阑珊

“市面上那么多‘金毛满枝’的广告,是不是都在故意夸大其词来吸引消费者?”对此我有些担心是否掉进了营销陷阱。”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抚涟i

“我一直以为金骏眉就是看多少金毫来区分高低,后来却发现口感与品质关联度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高啊!”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日久见人心

“品茶这么久才发现,原来金毛的多寡并不直接决定着每杯茶的味道和其珍贵程度。挺有意思的。”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难

“一直听说是‘金毫越多越好’,却被提醒这并不一定是真理。现在的我更加注重茶叶的整体均衡感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颓废i

“看到一些高评价的评论上都提到了其他品质标准的重要性,比如说色泽、香气和口感,这让我对品茶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把孤独喂饱

“买金骏眉时听人说过只追求金毫忽略其他方面其实是误区,这次亲身尝试后感觉很受教!”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人心叵测i

“有时候,一杯看似外表普通却能释放出令人沉醉的味道,真的打破了我对传统评价体系的固有思维。”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折木

“我原本以为只有看茶的表面金毛多少来判断品质,现在看来这种观念可能有些过时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颓废人士

“一直纠结于选择金毫多的金骏眉,结果发现其实口感和香气同样重要。这是一个全新的认知过程。”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轨迹!

“品鉴了一款金毫较少但味道出色的新茶后,我对茶叶品质的认知完全转变,不再单一追求金毛的数量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眼旁观i

“在深入学习后我发现,不同茶类的品鉴标准各有侧重点,并不是所有的都以多金毫为评判标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独症

“之前总认为多金毫就代表好,现在了解到还有更多因素影响一款茶的好坏。这让我更加尊重多元化的评鉴。”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