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都知道,驴和马,是两种生物。
有一个农场主,养了一头驴和一匹马,驴和马都长得高大威武,在农活上帮了主人不少忙,在主人的心中,它们俩是他最好的帮手。
驴和马,各司其职,在农场里过得有滋有味。
然而时间一长,它们产生了感情,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们俩终于一树梨花压海棠。
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结果是,珠胎暗结了。
这个爱情结晶生下来,主人大为光火,这一只不是驴又不是马的东西,它是什么?
后来主人给这只怪胎,起名为骡子。
骡子在主人家长大,一年之后,它长得比自己的父母(驴和马)还要高大健壮,吃得少,干得多,干起活来从不喊累。
有人说, 这是个怪胎,该把它人道毁灭。
也有人说,管它是驴是马,养牲口嘛,只要身体健康,能干活就行。
主人犹豫了,不知道对这只能干的骡子,是去还是留?
《2》
张三丰年轻的时候,名叫张君宝,师从少林门下,是俗家弟子。
元末明初时,他出来行走江湖,行侠仗义。
逐渐,他接受了道家的许多思想,把太极两仪的观点引入到武学当中,创立了太极八卦掌。
太极武学摒弃了少林一派的纯阳刚猛精髓,开创了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慢击快的武学精义。
张三丰本身便具有少林武学的根基,在此基础上他大胆引入了道家修身的思想,创造出了新的武学门派——武当派。
有人置疑,张三丰出身少林,他创的门派,该当是少林的分支,武当派,该奉少林派为祖师爷。
也有人说,张三丰虽然少年时师从少林,但他创造的太极武学,并没有少林派武功的半分影子,所以,武当该是个独立的门派。
但是,时间一长,张三丰的武当派人丁兴旺,武学昌盛,已然成为了与少林、丐帮鼎足而三的大门派。
再也没有人提张三丰师出少林的事了。
《3》
绿雪芽最近大热,具体来说,是有绿雪芽老总签名的一块茶饼大热。
有人在雅昌拍卖行看到,这块茶饼的起拍价是17-20万左右。
产品的介绍是这样写的:
90年代初,中茶集团云南分公司有人突发奇想,把滞销的福鼎白茶压制成一种新型普洱茶。但是,这个商业尝试没有得到市场认同。倒是给白茶得以紧压制饼留下最宝贵的历史见证。时隔十几年后被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有希先生慧眼识得,并全数收下。辗转北京茶圈,得以珍藏!现存量稀少。
此饼现有自然生长金花,药香味浓郁,稠滑度好,茶气足,茶汤透亮,适合煮或闷泡。
这件拍品很快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代表着云南普洱系权威的“原云南茶叶协会会长,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总经理邹家驹”老师,站出来炮轰:
然后,是普洱粉丝们的一片骂声。
再然后,是白茶粉丝们的一片叫屈声。
于是这批送拍的白茶饼,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
估计在接下来的拍卖中能卖个大价钱。
《4》
这场事件中,正反两方争议的焦点在于:这批90年代压的饼,是白茶还是普洱?
从拍品的介绍文字来看,这饼茶是茶青是福鼎白茶,但制茶工艺,是普洱的工艺。
所以,普洱系的人说,你怎么可以把普洱当成白茶在卖?
所以,白茶界的人说,哎,人家这饼就是白茶压的,为什么不能是白茶?
于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
这饼茶的出身,就好像前文提到的骡子一样。说它是马,也不对,说它是驴,也不对。
既非驴,又非马,处境尴尬。
在马的家族里,它遭遇排挤,在驴的家族里,它是异类。
《5》
用白茶的茶青,加上普洱的工艺,制作出来的一个饼,它本身就是种创造和创新。
做过茶的人都知道,艺术是需要创新的。所有制茶师,每一次做茶,就是在挑战先前的自己。
创新,不走寻常路,制做出别人做不出的茶饼,才是扬名立万,青史留名的好机会。
所以90年代才有云南的茶叶公司(中茶云南分公司)的技术人员,不安于常规的制茶方式,用福鼎白茶的茶青,用他们熟悉的普洱茶制作工艺,制作出这样一饼特别的茶饼来。
虽然,当时的市场上对这款创新型茶饼的接受度并不高,但并不能阻挡他们创新的脚步。
这些不墨守陈规先驱们,后来有没有尝试用别的茶制作成普洱茶饼,不得而知。
但这批“普洱制法的福鼎白茶饼”留了下来,完好地保存到如今。
它们现在拥有近20余年的岁月,它们陈化得极好,还冒起了金花。
《6》
收藏邮票的时候,我们喜欢收藏错版张。
钱币收藏界,也以收到错版张为幸事。
20余年前的这批白茶饼,它们拥有福鼎白茶的心,和普洱茶的技法,它就像茶界的错版张,极偶然生成,是极稀少的存在。
时光不能倒流20年,再让我们用福鼎白茶去制作一款普洱技法的茶饼。
如此,这些茶饼已经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
在收藏界,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资源,本身就拥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以及无限的可延展性。
作为藏家,根本不必管你倒底是白茶还是普洱茶,只要是稀缺茶饼,只要是好的老茶饼,一律收之无疑。
《7》
这批茶饼的存在,代表着两种技术的交流与融合,是上一代福鼎茶人与普洱茶人心血智慧的结晶。
它的存在,就是一段佳话。
既然是一段佳话,又何必大肆开骂,闹得风风雨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