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喝了几十年茶,还是不懂茶。细数近年来茶行业的经典案例的一些知识点,和喝了几十年茶,还是不懂茶。细数近年来茶行业的经典案例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围城》李,方鸿渐初次见到时,介绍说这是我同学苏。
唐晓芙接着取笑方鸿渐,说他是同学的老前辈。
方鸿渐很不高兴,很在意这个名字。
他一边洋洋得意地炫耀着自己的学识,一边解释说,我是你表哥的同学,他当时已经比你大了。再加上“老前辈”二字,他不是把我比作一个老人吗?
唐晓芙嘲笑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人喜欢尊老爱幼。当他们遇到比自己年长的人时,被称为长辈是很正常的。
毕竟人家比你大,比你有资格,比你有钱,怎么可能不是学长呢?
所以,唐晓芙第一次见方鸿渐,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叫他“长辈”。
谁知道方鸿渐不想做她的前任?他已经爱上了这个现代世界少有的纯洁女人,打算把她娶回家。
这是非常介意老前辈这个称号的。
但除了方鸿渐这种怪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人都特别喜欢当别人的老师和前辈。
年长的人应该被称为“老人”或“老师”。如果没有,转头说你不礼貌。
心胸狭窄,我可以把你记在心里一辈子,有机会我会做一双小鞋给你穿。
在我们茶圈,老更重要,大家都爱秀“老”。
随便来的都自称老茶客,老前辈,老师,饕餮。
我总是吹胡子瞪眼。我喝茶喝了几十年,等等。
真的,人怕“老”,就是想闻“老”而逃。
[小剧场]
某老人: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
李麻花:没事干嘛吃那么多盐?不太累?
倚老卖老的经典案例:
“我喝了几十年茶,还不懂茶?”
多少年来,茶界的经典句子是:
喝了几十年茶,还是不懂茶。
这十二个字,道出了老人的人生信条。不管做什么,只要一年足够长,就可以赞叹这个世界。
给他一杯岩茶,是真正的摇滚。赶紧走出汤法。喝完一杯水,说,你的茶不好,太淡了。
我正要解释第一次水的汤的稠度和滑度,这绝不是茶花能比的。他挥挥手,停了下来。我喝茶喝了几十年,难道我不懂茶吗?
瞬间就尴尬了。
气氛凝固了,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这场对话。就连陈这个惯于打圆场的村姑,也只能闭着眼,闭着心坐着,看着茶杯,不说话。
这种靠老卖老的茶,真的很难接,也不愿意接。
很难回答,但是我知道这个说法逻辑有问题,但是我想反驳,不知道从哪里反驳。
如果你不想回答,你会失去为这样一个傲慢的人争论的兴趣。
不值得救。
我只想让他像这样一直错下去。
“我喝茶喝了几十年了,还是不会喝茶。”这个逻辑的错误在于把从事某种行为的时间长短等同于经验值的增加。
事实上,时间的长短与经验值没有必然联系。
把这个逻辑演绎到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它的逻辑错误有多明显:
我穿了几十年的衣服,不知道怎么缝吗?
我吃了几十年的中医,难道我不懂中医吗?
我用了几十年的燃气灶,难道不了解燃气管道吗?
我走了几十年,难道不知道修路吗?
我用电灯已经几十年了。我对电工一无所知吗?
想象一下一个人用了几十次电,爬电线杆修线路,有点寒心。
几十年的经验真的可以支撑一个人在某个行业的某个领域脱颖而出。但前提是这个人确实在某个行业的某个领域花了几十年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如果这几十年仅限于对这个行业、这个领域的肤浅了解,没有深入学习,没有注重深挖,那么这几十年也只是几十年,不会构成任何经验的积累。
这个世界上浪费了几十年,一无所成的人不多。
所以,如果你没有花很多几十年的时间研究茶,钻研茶,请不要装成一个喝了几十年茶的门外汉,羞于启齿。
还是谦虚一点好。
太嚣张了,不知道会不会遇到像李麻花这样的晚辈,对尊老爱幼不感兴趣,让前辈们蒙羞。
经典案例二:
老茶客,重口味。
店里有个老茶客。
我照例称了8克岩茶,泡了给他喝。
他说,太淡。
咦,还没喝就说淡?这是能预测未知,提前知道茶汤的浓与淡?
原来他是看到我们称茶的秤,上面标注着茶叶的克重,一看数字是8,他就瞧不上了。
“我是老茶客,至少11克才够味道。”
洋洋得意的样子,一副老行家的作派。
然后我有点想笑,但没笑出来。
慢慢跟老茶客了聊天,他表示,喝茶,太淡了没味道,称多一点,味道重一点,才够劲。
于是真的称了11克泡给他喝)110毫升的盖碗,11克岩茶,按他的要求坐杯30秒。
倒出来的茶汤红艳艳的,他点评说,这汤色不如他自己家里的大红袍汤色深,偏浅。
我但笑不语,端起茶杯示意他喝一口。
入口他就吓到了,差点吐出来。问,怎么这么苦。这茶不好吧。
这位老茶客家里的茶,投11克,闷30秒,是正正好的味道;而村姑陈的岩茶,投11克闷30秒,是苦涩的。
当然不是我的茶不好。
我跟他说,是投茶量加大的问题。茶汤浓度加深了,所以你喝起来感觉过浓,感觉苦涩。
然后重新取了一个盖碗出来,重新称了8克岩茶,按他的要求坐杯,但不是30秒,而是10秒,再出汤给他喝。
这一次,他面对茶汤时,仍旧流露出惊讶的表情,却不再拒喝,而是一口干掉。
怎么样,好喝吗?
他激动地赞叹,太好喝了,够劲。
我告诉他,看,只要是好茶,8克足矣,8克也可以让老茶客解去茶瘾,并非一定要11克。
不好的茶,才需要重量来凑。
老茶客带走了3斤他喝的这款茶。
因为他算了一笔账,一次8克,500克一斤的岩茶能喝62.5次。而他从前喝的那些茶,一次11克,500克一斤只能喝45.45次,整整少喝了17次,如果一天喝一次的话,就是少喝了17天。
亏大了。
遂,不再讲究老茶客口味重,要喝11克才够劲了。
连喝11克这种往事,他都不愿意再提——那些喝劣质茶的过去,提起来不是给“老茶客”这个头衔蒙羞么?
【后记】
就其实,在大堆的人面前卖老,真的心没必要。
在大堆人面前显摆自己跟某某大师很熟,也真心没必要。
人的眼睛都不是白长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如果真这么厉害,怎么江湖上没有您的名号呢?
细究起来,您还不如一个村姑有名,不是么?
所以,还是放平常心,用平常的态度,喝茶,品茶,交朋友。
这方是正道。
OK,关于喝了几十年茶,还是不懂茶。细数近年来茶行业的经典案例和喝了几十年茶,还是不懂茶。细数近年来茶行业的经典案例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