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包越来越长,克数越来越多,噱头越来越奇怪。岩茶圈牵扯有多大

来源: 敏敏
发布时间:2024-01-14 23:15:26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泡泡包越来越长,克数越来越多,噱头越来越奇怪。岩茶圈牵扯有多大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泡泡包越来越长,克数越来越多,噱头越来越奇怪。岩茶圈牵扯有多大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岩茶江湖从来不缺少暗斗。

打架,打架,内卷就会出现。

看卖茶的时候,看到一个自称是茶三代的商家亲口说的。

人很年轻,估计也就95后吧。

但是标题介绍已经积了一大筐了。

一个茶师的关门弟子;

XXX制茶技术大赛冠军;

XXX茶叶协会副会长;

XXX连锁茶馆经理.

光是这些长长的标题,用文字打出来,就已经占据了整个屏幕的半壁江山。

但结果,开场就铺垫了这么多。

最后第一款给了优惠价《马头岩肉桂》,一盒6泡,单价才99。

即使按照单泡10克计算,最后每斤价格也不上千元。

我想问一下,如此低价的不可思议的“马肉”可信度有多大?

按照麻花的说法,这么低的价格“滚进来”是没有必要的。

不懂的人还是太贵了。

对岩茶稍有了解的人,看到单价只有千元的所谓“马肉”,早就跑路了。

除了这种无效的低价促销,岩茶圈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不得不提。

第一,气泡袋越来越长。

两个月前,我收到一个很不合理的问题。

“你家的岩茶是石头吗?为什么只用短气泡袋包茶叶?阎正品质更好的茶叶不应该用看起来更高档的长气泡袋包装吗?”

我是麦加,一个没听说过用袋子的长度来区分正石和非正石的方法的人。

是真的石头吗?光看外包装是没用的。

试着喝一口,通过岩韵,茶汤的骨感,系列回味的感觉,可以得到有效的判断。

不过从侧面来看,随着单泡包装的岩茶逐渐成为主流,气泡袋的设计也越来越长,确实是内卷化的新方向。

六七年前,在福州和朋友坐在一起喝茶,拿出用短气泡袋包装的岩茶“豆腐块”是很常见的。

转眼间,没有重叠豆腐块的长款、直款、长款设计开始流行。

事实上,根据我们的包装亲测,豆腐块是经典的设计。

长条形气泡袋包装很漂亮,但是包装会有很多缝隙。

在运输过程中,干茶棒不断碰撞,但会很容易损坏和断裂。

豆腐块包裹的短包装在封口时挤压了多余的空间,干茶条更好的固定后可以降低碎茶损失率。

第二,包装成本越来越高。

在市场上,一些岩茶包装浪费已经不是新闻了。

茶叶实物只有半斤,但内外包装材料加起来有三四斤,随处可见。

之前在看包装的时候,看到很多精致的小盒包装。

里面的容量一般只够1-2杯茶。

外层至少有两层或三层硬质保护壳,内层还设有高档绒布填充内衬。

但一番打听才知道,很多精致的单泡包装,光是盒子就要六七十元。

进去的话,在牛栏坑里放一泡肉桂,价格600。

算下来,光是包装盒的成本就占了十分之一,暂时不算运费。

这期间会涉及多少包装垃圾?

再过一个半月,今年9月1日,GB 23350-2021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新法规就要实施了。

希望在今年的中秋节,这种浮夸、浮华、多层的娃娃包装氛围,这种一点都不环保的包装,能尽快成为过去。

三、单泡克数疯狂。

岩茶圈的内部容积不仅体现在包装上,还体现在单泡重量上。

原来武夷岩茶的单泡包是8克。

用110 ml标准白瓷盖碗,放入8克岩茶,注入沸水,接近碗边。比例刚刚好。

但后来,单泡添加量进入了一个永不回头的怪圈。

先是从8克悄悄增加到8.3克。据说茶叶这样包装比较好。

1斤干茶,重500克。

按照泡8.3克的做法,可以去掉箱底的碎茶损耗,刚好够装60袋。

后来逐渐演变成9克、10克、11克、12克的单个气泡,甚至更重的单个气泡。

这种加了量的岩茶,按常规盖碗泡法,泡出来的茶汤更浓。

啜茶入口,这种浓苦的感觉,能营造出“水厚”的错觉。

同时,还能增加耐泡次数、茶香浓郁程度。

当你和别人在PK斗茶时,克重加量的茶,相当于提前抢跑,更占优势。

但麻花不认同这种加量的做法。

因为,只要品质好,何须量多?

好端端岩茶,没必要非要疯狂增加投茶量,将茶味泡浓了再去喝。

能够凭8克的标准量,泡出极致醇厚稠滑、又香又醇、耐泡惊人的茶汤,才算真功夫。

四、谐音花名越起越像。

在很多茶客眼中,岩茶的茶名很难记。

因为岩茶本身的品种就很多。

除了水仙、肉桂、大红袍外,还有无数名丛与新品种。

铁罗汉、白鸡冠、矮脚乌龙、梅占、金钥匙、向天梅、奇兰、八仙、瑞香、金牡丹、雀舌……

外加上,岩茶的山场名,同样很复杂。

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各有不同。

好不容易,将山场+品种名组合而成的常规茶名,记下了七七八八。

但又迎来所谓的花名文化。

各家做出来的茶,都不走寻常路,不打算板正规矩地起名肉桂、水仙,而是另外取花名。

取花名时,有人恶搞、有人高雅、也有人专门奔向四字成语。

是肉桂,就找上带有“桂”字的成语。

实在没有,就找出“贵”字的谐音成语去替代。

水仙也是一样,各种带有“cong”字谐音的成语,轮流照搬一遍,就能直接取名。

但这种花名现象内卷到最后,很多茶客拿到一泡标着类似“决战紫禁之巅”等莫名其妙茶名的岩茶时。

要是花名底下不印上规范茶名,根本让人想不到这是一泡茶!

喝岩茶,内卷无处不在。

卖茶的,会在花名、包装、噱头上花心思。

喝茶的,则是在茶桌上,暗暗攀比较劲。

曾经听过最离谱的说法是,“古井与牛肉这样级别的茶,才是我的日常口粮。”

额,说实话,每次麻花听到这样的说法,都觉得对方对岩茶山场的了解太浅。

牛栏坑肉桂的产量少,一条坑一整个春茶季过后,能产1500斤成品茶已经算不错。

再分到各家,量就更少了。

慧苑古井老丛更是不必多说,这么窄的一个地方,这么小的一个山场,能产出来的茶根本没量,比牛肉的产量还低。

如果是,岩茶肉桂只喝牛栏坑,水仙只选古井。

如此少的产量,哪怕钱包允许,经济能力不成问题。

但谈及天天将它们当成口粮来喝,也不现实。

口粮茶内卷到非“牛肉”不喝,已经脱离口粮的范围,更多只剩下吹牛二字罢了。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