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这种茶茶基一般,不够老,工艺平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这种茶茶基一般,不够老,工艺平平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李麻花昨天遇到一个高手,惊得一夜没睡着。
师傅说他不喜欢红茶。
因为,喝过这种茶,看起来茶底一般,树龄不够,工艺比较平淡。
李麻花瞬间鞠躬。
这是一个隐藏在民间的高手,三个专业术语一下子说出来。
姑且不论大师说得对不对,仅凭这一本正经的品茶评价,李麻花就很服气。
至少,她不敢在茶农面前对一款茶叶——做出如此深刻的评价。比起每天采茶泡茶的茶农,她对茶叶当然没有那么熟悉,包括年代和工艺产地。
于是,她不停地问这位茶友,你是从哪里看出这种茶不是“茶基一般,不够老,工艺平平”的?
我想知道大师是如何评判和看待茶叶的,让她以后在茶农面前更加自信。
但是,师傅怎么可能轻松教你呢?
过了很久,师傅下线休息了。
只剩下李麻花站在当地,叹着气。
为什么李麻花这么崇拜这位大师?
能从茶中喝出树龄的人真的太少了。
喝茶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老茶客都能喝出产地的区别。
比如武夷岩茶的正岩和半岩,属于产区和山野特有的风味,从茶汤里就能感受到,也能喝到。
再比如太姥山的高山白茶,也可以通过区分茶汤来区别于其他产区的白茶。太姥山空灵的气息,温、光、水、土的独特滋养,是其他地区(平地、邻县、外省)的白茶无法比拟的。
另外,真正懂茶的人,不管技术熟练与否,也可以从茶汤里喝。
像武夷岩茶,发酵的程度很到位。一喝茶汤,就能感受到——岩茶原地发酵。焦糖香伴随着果香和熟香,汤汁感觉圆润醇厚。另一方面,岩茶发酵不当,干了以后只能闻到焦糖味,果香和熟香肯定闻不到。而且,
你可能还会闻到绿色和酸味。——真的不是合格的岩茶味。
真正了解福鼎白茶的人,甚至能在茶汤里分辨出这茶是在太阳下萎凋还是在室内萎凋;是马上摊开,还是堆了一小会儿;是细而干,还是粗而过筛?
不过茶汤里这个茶的年代真的很难分辨。
就像算命的,摸摸后脑勺就能知道家里有几口人,真的很玄妙很神秘。
水仙是日常接触的这么多种茶里面最容易喝的茶。
因为人的水仙树不一样,人的水仙是树。
夏天有树,望天。
乔木是一种可以长得很高很大的树,让人有攀爬的冲动。
而且,树可以活很久,长达几千年。
我也不相信。茶树怎么能活千年?我一直不相信,直到我听说凤凰丹宗最老最有名的一个爷爷叫“钟松”。
宋朝不是1000多年了吗?
然后去了一趟义乌,看到当地政府做的一个牌子,千年茶树,做成标本。
用手指算算,这棵古普洱茶树的树龄和凤凰山的“宋种”差不多,堪称活化石。
人不可能活那么久。
水仙和云南大叶种,都可以。
在这些能活很久的茶树叶子里,我们能喝到时间的味道。
水仙的树龄已经到了30岁,在世界上被称为高丛,我们可以从它的汤里喝到木质的味道。
60多岁的水仙叫老丛。我们喝它的茶汤,浓浓的,满满的香味,长时间沉浸在细胞深处。
要想深刻理解那句话:肉桂不如肉桂香,水仙不如醇。必须喝60年以上的老水仙,才能感同身受,从梦中醒来,一觉到顶。
但是,即使是水仙这种能活很久,能让老茶客轻易从茶汤中喝到它的年龄的茶树,也只能从它的茶汤中分辨出它的大概年龄,比如30年或者60年左右。
要真正确定是哪一年,甚至到五年,十年,二十年等准确的数字,我还真没见过哪个大师有这么神奇的本事。
村姑陈真是无知。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大师。
他说,我用手摸过你的包,就知道你的茶好不好。
啊?这么神?
马上问。
师傅只是笑笑,没有回答。我脑子里迅速充斥着一个半仙半眯,头顶皇冠,仙风道骨的样子。有蓄野葛之风。
马上就想对陈这种行家说一句“你既然有这么神奇的本事,为什么还要猜茶?炒股票的话,不是要赚很多钱吗?”
当然,主要是想请专家摸摸我的骨头,看看我村陈大妈有没有奇怪的骨架,有没有敲钟的潜质。
可是,师傅不理我,逃了。
龙见首不见尾,真的是高手。
过了很久很久,才发觉,自己想歪了。高人只说了半句,而我却臆测出了全局。
人家高人说,我只要摸摸泡袋,就知道你的茶好不好,其实,并不是想表达“隔空探物”这层意思。
人家是老江湖,知道“人情练达皆文章”。知道泡袋的品质,跟茶叶的品质,是相挂钩的。
好茶,需要好包装,劣茶,随便包包便成。
故而,好茶的包装是顶好的,至少不劣质,至少也是普通以上级的。既如此,好茶的泡袋,品质自然也是顶呱呱的。
那么,必然就会有精明的人,在看不到茶叶的情况下,仅凭包装,大略地推断出,这里面包着的茶叶,品质的大体情况了。
这便是那句“摸一摸泡袋就能知道茶好不好”所想表达的真正意思了。
而并不是村姑陈臆断的算命看相那样。
看相,是玄学。
看泡袋的质量识茶,是人情世故。
不可同日而语。
除了树龄,工艺,产区,我们还能从茶汤里喝出什么来呢?
是制茶师的认真。
毛爷爷说过,世上只怕认真二字。
认真的制茶师,可能自身是没有好山场的。没办法,祖上分地的时候没有分到那一块山头,没有分到那块古茶园,没有这片祖荫,只能望着人家有好山头的人羡慕又嫉妒。
但是,认真的制茶师,并不因为没有好山场,就自曝自弃,随便做茶。
认真的制茶师,知道自己的短板明显,于是,便会精研制茶技术,力求在工艺的娴熟程度上,力压好山场。
这两年就频频喝到过这样的茶。
闻香,尤其是干茶香,焦糖香是高扬的,发酵后的气味是纯熟的,就像乔峰的见龙在田,练了数万遍,哪怕是随意打出来,也是圆润的,柔和的,气象万千的。
尝汤,汤水是稠滑的,饱满的,内质丰富的。当然稠度比正岩的茶,要淡很多。耐泡程度比正岩的茶,也要差一些。
但是,认真的制茶师,用成熟的工艺,弥补了产区的缺陷,弥补了没有好山场的不足。
好工艺让普通的山场茶,也能变得略为醇厚,略为柔和,略为稠滑与浆感丰富。
这是精心的走水,成熟的发酵,到位的焙火,所赋予武夷岩茶的魅力所在。
正如开篇提到的那款红茶,其实,是一款工艺独到的,极为传统的,正山小种红茶。
并不是每一款红茶,都叫正山小种。
并不是每一款红茶,都是传统烟熏工艺。
它的树龄,村姑陈确实喝不出来,但它的花香落水,它的发酵成熟,它的丰厚内质,却是初入门者,也能感觉到的小美好。
有一天夜里回家。
开着广播。正在放一首歌,有萨克斯弦律。
未几,听清了,原来是大才子徐志摩的《偶然》 。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句子很美。
听说是徐才子写给林美女的。
然而,村姑陈却觉得,这不正是自己和某些茶友的写照吗?
我们因文字相识,因茶结缘,这便是人生之幸。
若有一日,你不再喜欢我的文字,或者不再喜欢我的茶,消失在茫茫人海,那也愿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缘来而近,缘去而远。
在黑夜的海上,但愿你忘掉,这交会时产生的肾上腺素变化。
与李麻花景仰的这位高手,共勉。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这种茶茶基一般,不够老,工艺平平和这种茶茶基一般,不够老,工艺平平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