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铁观音铁观音年份

来源: 小编
发布时间:2024-07-06 10:58:42

2008年6月7日,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建省安溪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始于晚唐,兴于明清,兴盛于近代。清雍正、乾隆年间,安溪所产茶叶因品质独特,色泽乌黑紧实,重如铁,香气芬芳,形似观音,故得名“铁观音”。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是安溪茶农长期生产经验和劳动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非遗之美》主编姚泽民(左一)采访安溪铁观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丽娟(右一)

▲从左至右:20年铁观音茶、30年铁观音茶

安溪产茶历史悠久,始于晚唐,兴于明清,兴盛于今。清雍正、乾隆年间,因茶质独特,色黑坚实,重如铁,香形秀丽,宛如观音,故命名为铁观音。据陈宗茂主编的《中国茶经》载:“闽南为乌龙茶发源地,由闽南传至闽北、广东及台湾。”全国农业院校统一教材《制茶学》载:“绿茶(即乌龙茶)之由来: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创制绿茶,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 安溪茶农吸收红茶“全发酵”、绿茶“不发酵”的制茶原理,结合安溪的实际情况,创造了一套“半发酵”独特的铁观音制茶工艺。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始于“脚搓、手捻”的手工操作,后来生产程序和机器逐渐完善,到民国初年,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初级生产工艺流程。

安溪铁观音是具有天然兰花香味和特殊韵味的茶叶,是具有天然“兰花香味”和特殊“观音韵”的铁观音,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纯正的铁观音植株为灌木型,分枝平展,斜枝,叶横生。叶片椭圆形,边缘有疏钝齿,叶面有波状棱线,有明显的棱纹,叶背微卷,叶肉厚,叶色深绿有光泽,基部微钝,先端微凹,微向左倾斜,微下垂,嫩芽呈紫红色,故有“红芽歪尾桃”之称。

安溪铁观音的“绿叶红边”独具特色,形成了铁观音独特的色、香、味。安溪铁观音制作全部工序均为手工,打磨精细,带有白毫。

乌龙茶制作工艺(铁观音制作工艺)包括采摘、初制和精制三部分。(一)采摘工序包括采摘时期、采摘标准、采摘技术三部分。(二)初制工序比较简单,包括晒干、冷却、抖干、炒青、揉捻、初烘、缠揉、复烘、复缠、干燥,共10道工序。(三)精制工序包括筛选、整理、堆放、烘烤、冷却、包装6道工序。

30年铁观音_铁观音年份越久越好吗_铁观音年份

筛选:通过筛选工序,整理外形、去梗,保留外形、纯度一致的茶叶。采摘:将用风扇吹后吹不掉的茶梗、外形不合格、含有非茶叶物质的茶叶挑出,做到外形整齐美观,符合同等纯度要求。采摘可用机器,也可手工采摘,一般先用机械采摘,尽量减少人工时间,只有手工采摘才能保证外形、纯度、色泽的要求,茶叶中不含非茶叶夹杂物,确保品质、安全、卫生。

均堆:乌龙茶半成品经过筛选、采摘、烘焙后,需按一定比例进行拼配,并测定水分含量,进行调整,使外观和内在质量符合标准。然后按样品的比例均匀堆放。烘焙:乌龙茶经过筛选、风选后,会吸收水分,使茶叶吸水率过高,需要再次烘焙,使其水分含量符合要求。

摊凉:初烘后,茶叶迅速摊薄于柳条盘或竹席上,以散去热气,防止茶叶发黄,同时使茶叶内水分重新均匀分布,利于后续整形,避免整形过程中产生碎块。冷却时间约20分钟。包装:堆检合格后,成品进行包装。

李丽娟,1978年出生于福建安溪,龙建一号创始人,现任安溪县政协常委、安溪县新阶层妇联主席、安溪市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铁观音)工艺传承人、安溪市茶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非遗之美》主编姚泽民(左一)采访“龙鉴一号”创始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李丽娟(右一)

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丽娟:“铁观音茶叶卷曲、健壮、厚重、绿梗绿腹,色泽鲜嫩,沙绿明显,红斑鲜艳,叶面覆白霜,是优质铁观音的重要特征之一。铁观音茶叶具有显著的观音韵,即清香淡雅;汤色金黄,浓稠清澈,叶底肥厚明亮,有丝般光泽;茶汤醇厚回甘,滋味甘甜如蜜;香气郁郁葱葱,回味悠长,以六香合一著称。”

很多人问李丽娟,铁观音是淡香型好喝还是浓香型好喝,她说,看个人对铁观音的喜好,其实每种香型都有好喝之处,淡香型、浓香型、陈香型三种香型,都是安溪铁观音的代表。绿叶满满的淡香型,香气高纯,让人瞬间感到清新脱俗;韵味悠长、香气浓郁的浓香型,具有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的特点,韵味浓厚,耐冲泡,口感比淡香型要浓厚很多;甘醇、沉淀重的陈香型,是经过长时间沉淀、储存的老茶,喝起来犹如与老友相见,俗话说“品茶品人生”。 “味”由三个“口”组成,一口喝,二口回,三口细细品味,手捧一杯茶,慢慢体会、慢慢思考,是一种特别的乐趣。

▲《非遗之美》主编姚泽民(左一)采访安溪“龙尖一号”品牌创始人、安溪铁观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丽娟(右一)。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