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探寻安泽大叶茶的源起:齐鲁风情的独特韵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从记事开始就喝茶了,倏忽半辈子,从最原始的茶喝到各种流派的茶再回到最质朴的茶,在舌尖上洗尽铅华。
点茶焚香本是风雅文人的韵事,我说从小就开始喝茶,似乎是“附庸”的太早,一个小屁孩哪里懂得什么喝茶?但我确实五六岁就跟着大人们喝茶了。
我出生在临汾的安泽县,在当地,喝茶历史悠久。俺们常说,不喝大叶茶,不能算地道的安泽人吧?
大叶茶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不管家里有没有客来,少者一天一壶,多者一天两壶三壶,再正常不过。比如父亲,在安泽工作几十年,他有了茶瘾。每天午后睡起,母亲必然已经烧好一大暖壶开水,一壶酽酽的茶水喝足,老人家才能精神抖擞地去打理他的宝贝菜地。
安泽人很少有干坐着说话的,不管去了谁家,也不管认识不认识,主家都高高兴兴地给沏茶,这是淳朴厚道的民风。大叶茶家家必备,客来坐定,主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洗壶抓茶。
忽然想起早年的时候,有的人家没有暖壶,来客泡茶急用开水,他们用过爨子,白铁或铜做的,像一截烟筒,有个把儿,插在炉火口,烧水极快。
开水来了,热气腾腾直冲入壶,然后再斟茶,边喝边聊,这是安泽每天随处可见的光景。
有关大叶茶的记忆,印象最深的是,高中毕业那年骑车到唐城,过了和川,日高人渴,唇焦口燥。忽然看见河滩的瓜地边上,有几个老汉在棚子底下喝茶拉呱,怯怯地上前,表示想讨一杯茶喝。几个老汉热情招呼,说瓜不能白吃,茶管饱喝!
当时几杯下肚,那叫一个解渴,叫一个痛快!
多少年了,忘不了那一幕。后来读历史,每说到盛世太平景象,我的脑子里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瓜棚野茶图”。
喝茶有了历史,自然就有了文化、有了道。
总结安泽茶道,最精髓的,是简单。
简单到何种程度?一个壶几个杯,烧来开水就能过茶瘾。早些年,有人家甚至连茶壶也买不起,用一个带盖的搪瓷缸子权当壶来泡茶。虽然倒茶没那么利索,也烫手,但茶毕竟是喝上了。
现在日子好过了,茶器本可以很讲究,但安泽人并不在外道上下功夫,要的是味道。
而且简单并不表示简慢,相应的工夫还是自然而然地存在着。
客人入座,先洗壶,就算茶壶很干净,也用开水烫一道。
接着温杯,茶杯在安泽,俺们只叫茶碗儿,早年流行那种单耳白瓷碗儿,这两年不多见了。大叶茶要趁热喝,茶碗儿太凉不行。温杯既是礼敬,也是需要。
接着投茶,抓一大把茶入壶,少了实在显得小家子气。
接下来注水,必须是滚烫的开水才好。
开水入,坐壶片刻,俺们叫“焖一焖”。
然后要复壶,倒出一碗儿茶后再打开盖倒回壶里,使茶汤上下翻腾,更均匀。
接下来正式斟茶,茶碗摆开,从第一碗开始并不倒满,主家得根据经验,把茶汤分匀。壶中水尽,马上加水,再依次给各茶碗儿中斟茶,直到加满,客人就可以喝茶了!
注意,安泽人的茶是加满的,这里没有“七分满”之说,茶碗儿不满是对客人的不敬!所以,客人只要喝一口放下茶碗,主家眼观六路,必须给客人随时加满。这里确实有古风的遗存,走了不少地方,都未曾见过。
再注意,茶壶嘴不对人。人少,壶嘴总对着空位;人团团而坐,主家会让壶嘴对着自己。
客人喝好了,倒掉茶根,扣了碗儿,主家劝过之后才不再续茶。
简单,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舒服感。
踵事增华,容易;删繁就简,倒是生活的真谛。
茶道讲完了,那大叶茶到底是一种什么茶?
先观茶形,叶大梗长,这是被俺们叫大叶茶的缘由。
再看汤色,初泡深黄显褐,渐次橙黄清澈,所以追溯大叶茶的源头,属于黄茶。
再闻其香,是一种浓烈的老火香,也有人叫焦香。不能不说一句,让多少人流口水的就是这股特有的焦香。如果茶没有冲出这个味儿来,安泽人会很婉转地说:欠点!
再品其味,浓厚醇和,回味悠长。老茶鬼们在茶碗儿的边儿上把嘴撮起来,吹走浮沫和茶梗,然后嘘一口长气把茶水吸进嘴里,还在嘴里转圈。你看他眯着眼睛,像是醉了一样。
最后说功效,大叶茶性和不寒,提神清心,消暑解乏,还可以消垢腻、去积滞。安泽人如果吃了硬菜硬饭比如焖面大肉,一壶大叶茶是标配,喝过了瘾,开路。
此时就有一个很奇妙的问题,安泽本地并不产茶,大叶茶从哪里来?
答案在迢迢千里之外,安徽的霍山、金寨和六安等地,都生产这种香高汤厚的大叶茶。
接着是一个更迷惑的问题,大叶茶怎么会越过千山万水跑到山西来,还只流行在以安泽为中心的几个县?
这事困扰了许多年。
后来偶然发现,安泽有不少的村子都是地道的山东口音。有人统计,仅和川村就有1000多人是山东移民,而且他们的祖籍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莱芜!
从光绪年间开始,他们的祖上一路逃荒来到这里。安泽敞开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他们,开荒种地,繁衍生息。至今,他们的口音与莱芜仍然一模一样。
当我们的目光追溯到莱芜的时候,竟然发现了大叶茶。
在那里,他们叫黄大茶,更流行的叫法是“莱芜老干烘”,产地就是安徽霍山一带。“莱芜老干烘”的历史,可以上追到明代隆庆年间。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大叶茶并不是隔空飞来,而是跟着莱芜人的脚步,从齐鲁大地辗转来到了安泽。
如此说来,大叶茶至今有四百五十年的传承了。
什么时候约几个爱茶的老乡,一起到莱芜再转道安徽去寻茶,摸一摸大叶茶的根儿,也是一件让人向往的事。
安泽家家喝得起大叶茶,因为价格亲民,原来是八毛钱一斤,后来涨到几块钱,现在好点的也就几十块钱。
它品级并不高,俺们也知道这只是粗茶,泡好了殷勤端给客人,不敢说“请用茶”,只实诚地说,“喝水,喝水!”
但是敝帚自珍啊,出门几天不喝大叶茶,有瘾的人就会觉得失魂落魄。曾经有人带茶出门,但是外地的水想泡出那种特有的味道来,太难了!后来明白,安泽的水碱性大,水硬,倒跟大叶茶是绝配,所以当年从莱芜流转到这里,才能落地生根,开花散叶。
上大学离开安泽,一转眼三十多年。
曾经在广东住了几年,学会喝工夫茶。当时喝的是凤凰单枞,“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客家人一丝不苟,冲出的茶香气袭人。
后来,喝了好几年铁观音,只要茶对水好,兰花香也让人消魂。
再后来,朋友的父亲在武夷山做茶,爱上大红袍一发不可收。那又是多种蚀骨的香型,有时候能让人两腋生风,腾云起雾。
这些年我又喝回凤凰单枞了,与大叶茶交替着喝,买来的山泉水也还可以。
大叶茶是喝的,工夫茶是品的,各走各的路线,没有高下之分。
知堂老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他说的是南方,我们无福消受。
在安泽,如果有一日,窗外北风呼啸,大雪漫天,三五个老友围炉而坐,火炉上坐着一个大铁壶,摆个小桌,浓浓泡一壶大叶茶,说古论今,俯仰吟唱,一室皆春。
如此,可抵我三十年尘梦。
就是大家都不说话,单听着铁壶发出的嘶嘶声响,在徐徐升起的水汽里,也感觉凝滞了思想,忘记了时光。
用户评论
安泽大叶茶太棒了!以前都不知道原来这种茶是从齐鲁大地出产的,这下感觉喝起来更有底蕴了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时候听老人说过安泽大叶茶的味道很好,后来很少有人再喝这种茶了。现在看到这个标题,突然想起了那份久违的美好时光。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齐鲁大地养出的绿色植物简直太多了!不过安泽大叶茶真是独一无二的,口感清香顺滑,回味悠长,每次喝都是一种享受!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时候住的地方附近就种了好多安泽大叶茶树,可是很少有人喝这种茶。感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认识这片土地上的珍宝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对安泽大叶茶一直不太了解,这个标题让我很好奇,是不是真的如传闻中那样,味道很独特,口感非常好?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平时不是很喜欢喝茶,但对这篇文章标题很有兴趣。齐鲁大地文化深厚,出产的安泽大叶茶自然也是有着独特的韵味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尝试不同品种的茶叶,这个安泽大叶茶确实比较少见。希望能有机会品尝一下,感受一下来自齐鲁大地的风尚!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写的好!文章介绍清楚安泽大叶茶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让我更加想了解这种茶了! 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品尝看看这个齐鲁特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泽大叶茶的口感虽然不错,但我更喜欢那些传统种类的茶。感觉有些茶叶种类越来越少了,让人有点可惜!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个来自齐鲁地区的本地人,我从小就喝过安泽大叶茶。味道是真的很好!希望这个文章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种优质的茶品!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标题写的有点耸人听止。安泽大叶茶也不一定是所有的“风尚”,有些茶还是更符合大众口味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喝茶是我人生中最享受的事情了,而且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这篇博客让我了解到安泽大叶茶的奥秘,齐鲁大地真是宝藏之地!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这种传统的茶款其实并不感冒,我还是更喜欢一些现代口味的设计比较多,或许这个安泽大叶茶也可以尝试一下看会是咋个味道?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原来安泽大叶茶如此古老,品茶的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体验!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尝尝,感受这齐鲁大地的风尚。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表达的有点空虚,没说具体安泽大叶茶的味道如何!希望后续可以补充一些更详细的信息!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自己家乡那个古老的茶树,小时候经常在那里玩,安泽大叶茶确实是一种特殊的口味,回味无穷!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比较认同这个观点, 安泽大叶茶毕竟年代久远, 可能口味有些老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