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起源之谜:揭秘茶膏的历史演变与唐宋时期的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15 02:44:19

许多人对茶膏的了解,大概是从清朝时期的普洱茶膏开始。这宫廷秘制的茶膏到如今仍令人神往,但这膏的成形到定名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不少的朝代更迭。如今市面上茶膏品牌也不少,耳熟能详的却不多,蒙顿茶膏、贡润祥、陈李济、芳欣圆等品牌算得上是比较常见的了。

普洱茶膏这个正式的称谓,从官方文献来看,首次出现于药学家赵学敏(公元1719——1805年)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该书成书于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5年),“普洱茶膏”被收录其中。

正如各位所了解的一样,普洱茶膏以云南乔木大叶种茶叶为原料,经后续加工与发酵后,采用特殊的方式使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对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从而还原成为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速溶茶,听起来虽然像速溶咖啡那样耳熟能详,却没能像速溶咖啡那样普及。也许你听过茶饼,却很少听到茶膏;买散茶,却很少买茶膏。大概是因为它不是茶叶发展的主流,很容易被人忽视和遗忘。

站在历史的高度,回望普洱茶膏的历史,虽说这个正式的称谓在清朝时期成形,却是在时间的洪流之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茶兴于唐”到宋朝,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制作手段,都为普洱茶膏的制作和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说唐宋时期的茶膏产品并没有延续下来,但却为普洱茶膏的生产提供了借鉴的经验。也因此,到了清朝时期,这个独特的茶产品,成形并有了另一个更为具体的名字——普洱茶膏,开启了属于清朝时期的普洱茶膏篇章。

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断:普洱茶膏的形成与唐宋时期茶膏的制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说唐宋茶膏的制作技艺为普洱茶膏的制作与生产奠定了基础。

唐代:茶膏的雏形期

还是那句话,“茶兴于唐”,唐朝时期的茶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至于为什么说它繁荣,我们从陆羽作《茶经》、茶马贸易、建立茶政收税、民贡与官贡茶品的出现都不难看出。

说到陆羽,便与茶膏的出现分不开了。或许世人皆知陆羽作了《茶经》,却忽视了他其实还是茶膏的发现者,也可以说他的发现为茶膏的成形提供了可能性。为什么说陆羽是茶膏的发现者呢?因为陆羽是中国茶叶史上第一个将茶叶中出现的“膏”记录在《茶经》中的人。

研究陆羽的《茶经》及唐代的制茶工艺,可以初步判定:茶膏的出现与唐代的饼茶制作工艺相关。当时的制茶工艺与今天有很大的区别,那时的制茶工艺主要以蒸青饼茶为主。而陆羽 也在《茶经》中对这种制茶工艺做了概括,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这里的“蒸、捣、拍”三个工序,便是将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的重要原因,而后在空气氧化作用下,这部分溢出的茶汁产生了膏化现象。

因此,在陆羽的《茶经》之中,经常出现“畏流其膏”、“出膏者光”、“含膏者皱”等文字。并且陆羽认为真正的好茶一定有“含膏者皱”的外形,而“皱”,正是含膏的表现,外形褶皱,意味着茶汁流失少、茶味浓。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在《茶经》之中,陆羽最为推崇的好茶便是“胡靴”,“胡靴”外形如胡人的靴子,有着细腻的褶皱,是“含膏者皱”的典型代表。

虽然陆羽是茶叶“膏化”现象的发现者,但这种茶汁从茶叶中溢出的“膏化”现象,并没有实现茶汁与茶叶的纤维物质的分离,这种“膏”浮于茶饼表面,与真正意义上的“茶膏”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即使是后来在民贡中出现的“茶膏”,也没有脱离茶叶单独成膏,都只属于含膏的表现。唐代《国史补》记载唐代官贡茶品有十几个品目,其中“岳州邕湖含膏”就在其中。

陆羽品茗图

陆羽发现了茶叶的膏化现象,在他去世一百多年之后,“茶膏”一词正式出现。吴任臣在《十国春秋》中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即“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在这段文字中,“茶膏”二字正式出现;而外部用金丝芽装扮,则显示其贵重;数量只有八枚,则凸显了茶膏的珍贵。

宋代:茶膏的形成期

茶兴于唐却盛于宋,到了宋朝,饮茶风俗已经相当普遍,朝野“茶会”、“茶宴”、“斗茶”之风盛行。更何况,宋朝的帝王们爱茶成痴,这无疑为宋朝茶叶的兴盛助了大力。或许正是这种举国上下对茶品的痴迷,自然而然的推动了宋代制茶业的发展,从茶叶的采摘、焙制、造形、包装、递运、进贡等诸方面,与唐代相比,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宋人制茶

清明上河图

尤其重要的便是,宋朝时期的制茶者们十分注重茶叶的膏化现象,并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的珍品。于是,制茶匠人们采用榨取的工艺,实现了茶膏与茶叶的分离,并成为一种独立的茶品。而这种榨取的工艺也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茶既熟谓茶黄,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这段记载于《北苑别录》的话大概意思便是:蒸熟的茶叶称为茶黄,茶黄经过数次淋水令其冷却,然后放到小榨床上榨去水分,再放入大榨床使之榨出油膏。

这种通过榨床之法榨出的茶膏用在两个方面:一是做为独立的茶品纳入宋代的茶品名录;二是在饼茶制作过程中,用茶膏在饼茶表面涂层,以增加饼茶表面的光亮度及色泽。所谓纳入宋代的茶品名录,举一个例子,如北宋第一位茶著者陶谷(公元907——960年),他在撰写《茗荈录》时,就将两款茶膏纳入其中:一种是“玉蝉膏”,另一种是“缕金耐重儿”。从这两款茶膏的名称,不难看出茶膏在当时已经以独立的产品存在。其二在茶饼表面涂抹茶膏。宋朝的蔡襄(公元1012——1067年 宋仁宗的贡茶使)在他著述的《茶录》中对此有专门的记录:“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这里提到的“珍膏”就是茶膏。

宋人斗茶

若说宋朝的茶业,还得说一说宋朝饮茶成痴的各位君主们。其中以宋朝的第八位皇帝最为典型,他便是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1135年)。这位对茶痴迷的皇帝甚至写了一本名为《大观茶论》的著作。并在该书中就如何从外观鉴别饼茶好坏时指出:“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面首也。膏稀者,其肤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敛以实”。大概意思便是说:从茶的表面看茶,就好像从面相看一个人。膏稀的茶饼,表面皱纹多;膏稠的茶饼,表面纹理不明显,光亮凝聚,质地坚实。显然,在宋徽宗看来,膏稠便是好茶的代表。

赵佶《文会图》

宋徽宗与《大观茶论》

令人唏嘘的是,这种制茶技艺在明朝时期夭折,不见了踪影。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凤饼,全部改为“散形茶”。至此,同“龙图凤饼”一样,茶膏就此销声匿迹。

那么,在此后的朝代里,茶膏是否就真的再也没有出现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到了清朝,茶膏有了一个更为确切的名字——普洱茶膏,并开启了宫廷秘制普洱茶膏的新篇章。

用户评论

昂贵的背影

我一直觉得茶饼挺奇妙,没想到最早就有这么多讲究了!茶膏这种感觉还挺像古代的“特产”吧,让人想一下子穿越回去看看当时的茶文化是怎么样的。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雨离殇

这篇文章讲得真有意思啊,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唐代就已经有茶膏呢?看来我的历史知识还是不够丰富啊!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一下唐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的我

这个标题太棒了,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古代茶道的兴趣。以前只觉得茶叶是冲泡的,没想到还有这种加工方式,而且是在那么久远的历史上就被提出来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龙吟凤

作为一名茶爱好者,我对这方面历史有研究。文章把唐宋茶膏考证史娓娓道来,让我对这段历史感同身受啊!茶膏的制作工艺和味道确实令人赞叹,这种高级饮品真不愧为“唐代就有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断秋风

我倒是觉得这篇文章有点片面,只说了一些古时候茶膏的好处,却忽略了现代茶品的优势。现在科技发展快,有很多新型茶叶品种口感更佳,也更好保存,难道这些都不值得提吗?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笔画眉

我一直以为古代的茶文化主要是为了清心寡欲,没想到还有这种高雅精致的“高级货”的存在!看评论区大家对唐宋茶膏都很感兴趣,看来这个话题还挺有市场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繁华若梦

这篇文章其实挺专业的,看得出作者下了不少功夫。不过对于一个普通的读者来说,有些内容还是过于艰深了。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加普及、易懂的有关唐宋茶文化的文章。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拗旧人

我也对唐代的文化很感兴趣,没想到连茶糕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真希望以后有学家能够对这段历史做更深入的研究,揭开更多关于唐宋茶膏的神秘面纱。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悲哀

这篇博文让我了解到很多新知识,原来古代的茶文化如此丰富多彩。不过,我还是有点疑惑,唐代就有了茶膏,那么这种加工技术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有没有什么相关的资料可以参考?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志平

这篇文章写的很棒,尤其是对唐宋茶膏演化的描述非常精彩!我以前一直以为茶叶的种类比较少,没想到历史上有这么多不同类型的茶叶出现!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夏至离别

感觉这次博文有点炫耀的意思吧,整天谈“高级货”,却忽略了普通人的生活。茶不就是用来喝的吗?怎么就那么讲究个形态啊?古代人还真是爱折腾!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予之欢颜

这篇关于唐宋茶膏的考证史很有意思,特别是作者对不同时期茶膏制作工法的细致描述,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古代茶文化的丰富性和发展历程!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清晰的声音

我还以为文章会聊一聊现在常见的茶膏呢?比如乌龙茶膏、绿茶膏这些,结果却全是唐宋历史。有点失望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君临臣

没想到唐代就有了这么高端的茶产品了,简直让人眼界开阔!这篇文章写的也很棒,语言简洁易懂,让人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茶馆里一样。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あ浅浅の嘚僾

作为一名茶农的儿子,我对茶文化一直充满热情。这篇文章让我对唐宋时期茶膏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珍惜如今这份传承下来的茶叶种植技艺!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眷恋

其实我觉得很多东西都应该回归本真,我们喝茶是为了放松心情、享受味道,而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高级感。唐宋时期茶膏虽然历史悠久,但并不意味着现在就必须效仿古代方式制作。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哭着哭着就萌了°

我一直喜欢品尝不同种类的茶叶,这篇文章让我对唐宋时期茶膏有了新的认识。也许以后有机会试一试这种古老的茶饮方式,体验一下古人的生活情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里缺他

这篇博文很有启发性,让我意识到茶文化的历史是多么悠久和丰富!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传承和发展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到唐宋时期茶文化的重要意义。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