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糖行业隐形冠军莱茵生物:战略布局CBD打造第二增长极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06 12:33:02

很多朋友对于代糖行业隐形冠军莱茵生物:战略布局CBD打造第二增长极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 公司概览:全球植物提取行业领军者

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166.SZ)成立于2000年11月,2007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是一家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外向型民营企业。天然保健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

公司主营业务为天然植物提取。其主要产品包括天然甜味剂(甜叶菊提取物、罗汉果提取物等)、茶叶提取物、工业大麻提取物、国槐提取物、红景天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提取物等天然提取物,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甜味剂、香精香料)、保健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

公司深耕植物提取行业20余年,是国内植物提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总部位于广西桂林。 2017年建成的第四代植物提取工厂,年原料加工能力超过6万吨。是行业内领先的大型数字化智能控制综合提取工厂;已在桂林、上海、洛杉矶、意大利萨沃纳成立。拥有四大营销中心,产品远销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等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是全球植物提取行业的领导者。 2021年被工信部评为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1.发展历程

公司于1995年首先成功开发罗汉果提取物和银杏叶提取物并建厂投入生产。 2000年,公司注册了莱茵生物科技品牌。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第四代领先的植物提取公司。植物提取工厂占地300余亩,经营范围涵盖天然甜味剂、保健食品等产品系列。

2004年,公司GMP提取生产线扩建至12条,并成立天然产物研究所。

2007年,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2166,并分别于2011年和2016年成立莱茵北美子公司和欧洲子公司。

2017年,公司第四代植物提取工厂建成投产,年处理原料能力6万吨。 2019年进军工业大麻领域业务。

2020年,公司收购并控股成都华高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将业务拓展至茶叶提取领域。其茶叶提取物出口量位居第一,占国内出口总额的70%。

1.2.股权结构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创始人秦本军为实际控制人;截至2021Q3,秦本军老师持股18.74%,现任桂林莱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公司目前拥有9家直属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植物提取物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营销推广、物流服务、质量检测等。其中,Layn USA负责美洲植物提取物的销售和物流,Layn EUROPE负责欧洲营销中心,上海碧燕负责产品配方研发和销售,莱茵农业主要负责其控股子公司华高生物专业从事茶叶提取业务。

1.3.核心管理

核心管理层经验丰富,团队成员稳定。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均具有多年行业工作经验,均为职业经理人,能够快速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同时,公司通过对全体员工实施绩效考核计划,保持稳定稳定的管理团队。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1.4.财务分析

专注植物提取业务,营收和净利润稳步增长。

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1亿元,同比增长19.7%; 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7.84亿元,同比增长5.7%。在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下仍保持正增长,2016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8.25%。

2021年Q1-Q3,公司实现营收7.12亿元,同比增长60.56%,占2020年全年营收的91%,净利润9500万元,同比增长同比增长43.89%,主要得益于消费者对低热量和无糖食品的兴趣。对饮料的偏好增加促进了甜味剂业务的增长;后疫情时代,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居民对综合健康产品的需求增加;公司于2020年收购华高生物51%股权,通过外延发展迅速扩大业务规模,盈利能力的提升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抓住天然甜味剂发展机遇。

公司主营业务为植物提取,BT项目已进入最后阶段。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84亿元;其中,植物提取业务实现收入6.23亿元,同比增长20.0%,占比80%,植物提取中的天然甜味剂实现收入4.09亿元,占比65.7% ; 2021年Q1-Q3,公司植物提取业务实现营收6.91亿元,同比增长76.7%,其中天然甜味剂业务营收4.18亿元,同比增长55.08% ,均超过2020年全年数据。 BT项目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31亿元,同比下降38.1%。

2017年至2020年,公司植物提取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从3.09亿元增长至6.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6.3%,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BT项目方面,截至2020年底,旗下莱茵投资累计完成BT项目产值约20亿元,已收到项目回购资金合计15.78亿元; 2021H1,BT项目实现收入1100万元,同比下降65.9%,营收占比2.5%,同比下降9.24%,项目进入收尾阶段。

我们认为植物提取业务仍是公司的主营业务。未来,公司预计将继续优化产品结构,扩大植物提取业务范围,进一步带动收入增长。

按销售区域划分,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超过50%。

2017年至2020年,公司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从28.9%增至55.2%。 2021年上半年,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为65.3%,同比增长10.24%。

近年来,公司先后在美国洛杉矶、意大利萨沃纳设立海外销售中心,形成了能够持续受益于海外市场健康产业发展的全球营销模式。

盈利能力方面,2016年至2020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净利润率保持稳定,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毛利率、净利润率较高的BT项目已进入最后阶段,其收入贡献有所下降。不过,植物提取物业务的毛利率保持稳定在25%左右,公司对原材料价格的控制能力较强。

2021年Q1-Q3,公司实现营业利润1.11亿元,净利润0.95亿元,毛利率29.49%,净利润率13.34%。

新收购子公司华高生物带来的业务协同效应以及“大单品”战略的实施有望进一步提升植物提取物业务的盈利能力。

从费用率来看,近年来公司各项费用率保持稳定,各项费用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业务规模的扩大。

2020年销售费用为3100万元,同比下降16.22%,主要是受疫情影响线下直销活动减少所致。

2021年Q1-Q3,公司管理费用为6000万元,同比增长22.45%;销售费用2500万元,同比下降3.85%;财务费用1600万元,同比增长220%,主要是利息收入减少和汇率波动所致。

2. 稳抓替糖市场发展机遇,持续获海外食品巨头大订单

2.1。 “减糖”概念持续升温,行业增长空间广阔

2.1.1.产业政策+健康意识提升,糖业整体受益

健康理念已成为全球热门话题,并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健康产业成为全球热点。从GDP来看,2020年,我国健康产业规模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5%,约占同期GDP的6%,与美国(19%)与日本(13%)相比仍有较大增长空间,2020年至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保持在11.7%。

同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突破16万亿元,重点鼓励全社会减盐、减油、减糖,倡导人均每日摄入量添加糖不应超过25克。

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全面促进消费,要求“聚焦优质品牌,促进绿色、健康、安全消费发展”。同时,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速,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补充和功能需求。

糖尿病患者持续增加,各国纷纷征收“糖税”,加速减糖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模式向高脂肪、高热量、高糖饮食摄入发展,更容易引发慢性疾病,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IDF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将有5.37亿糖尿病患者,其中中国患者为1.41亿。预计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6.43亿,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1.64亿。

目前,减少添加糖的摄入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将减糖提升至国家强制控制水平。多国出台征收“糖税”的政策,加速了减糖食品产业的发展和新产品的推出。市场上,低糖、代糖食品正在成为新趋势。

在此背景下,无糖饮料主要食品应用市场——国内无糖代糖市场——也大幅增长,从2016年的31.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17.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9.4%。中科院预测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76亿元。

2.1.2.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天然甜味剂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天然甜味剂零热量、无糖,甜价相对较高。

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我国批准使用的甜味剂分为合成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和糖醇甜味剂。合成的包括三氯蔗糖、甜蜜素、阿斯巴甜和乙酰磺胺酸钾。 ETC。天然的主要是甜菊糖苷和罗汉果苷;糖醇主要是木糖醇和赤藓糖醇。

此前,合成甜味剂因其成本低、甜度高而占据甜味剂市场的主导地位。然而,由于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许多国家已经限制或禁止使用人造甜味剂。

甜菊糖苷、罗汉果苷等天然无糖甜味剂具有无糖、甜度高、热量极低的特点。它们的甜度价格相对较高。同时,它们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更加安全。

下游产品应用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甜菊糖苷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已超过30年,其安全性已获得主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如美国FDA的GRAS认证。

同时,其长期应用也得到了全球主流市场的认可。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绿色健康消费的兴起,星巴克、百事可乐、立顿、雀巢、可口可乐等全球知名食品饮料公司开始逐步放弃人工甜味剂。香料行业正在转向使用天然甜味剂作为其产品中的甜味成分。

国外市场方面,根据英敏特数据库,2010年至2019年,美国终端消费市场共推出小包装糖产品683种,其中蔗糖产品332种,占比49%;以及88种人造甜味剂复合产品。占比13%;天然甜味剂复合产品有263种,占38%。

2010年以来,新型天然甜味剂产品占比从2010年的30.19%逐步提升至2019年的50%,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预计2026年天然甜味剂市场规模将达到279.4亿美元,替代产能增量空间相当大。

根据Values Reports,全球天然甜味剂市场规模(包括糖醇等非合成甜味剂)预计将从2020年的224.9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279.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7% 。

消费方面,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21年全球食糖消费总量为17190.8万吨。假设天然甜味剂渗透率为4%、8%、12%,以甜度300计算,需求量分别为2.29、45.8、6.88万吨。以甜菊糖苷为例,截至2020年底,国内甜菊糖苷产能仅超过8700吨。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甜味剂生产国,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2.1.3.甜叶菊是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甜味剂,其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甜叶菊是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甜味剂,其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甜叶菊提取物(又称“甜菊糖苷”、“甜菊糖苷”或“甜菊糖”)是从菊科草本植物甜叶菊的叶子中提取的天然无糖甜味剂。其主要功效成分为总甜菊醇苷、甜菊苷、莱鲍迪苷A(RA)等糖苷类化合物。头

目前,甜叶菊提取物是国际市场上占有率最大的天然无糖甜味剂。被誉为“世界第三糖源”。其甜度为蔗糖的250~450倍,而热值仅为蔗糖的1/1。 300,单位甜度的价格也低于赤藓糖醇。它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更安全。它的热量为零,不会引起龋齿或升高血糖。此外,它还可用作天然稳定剂。

中国是甜叶菊提取物的主要出口国。甜菊多年来一直是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量最大的品种。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0H1,我国甜叶菊叶提取物出口额为1.3亿美元,未受到疫情影响。同时,截至2020年,我国天然甜菊消费量已超过3000吨,产量已超过8700吨。就全球市场而言,根据Innova Market Insights的数据,2016年至2020年间,全球推出的含有甜菊糖的产品数量每年增长16%以上。

2018年全球甜菊市场规模为6.37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11.69亿美元,2019年至2026年复合年增长率为8.0%。根据Ingredion内部分析,全球甜菊市场预计将超过16亿美元到2028 年。

2.1.4.罗汉果替代糖具有许多健康益处,预计未来将会增长。

罗汉果替代糖具有多种健康益处,预计未来将会增长。罗汉果提取物(又称“罗汉果甙”或“罗汉果甙”)是从桂林藤本植物罗汉果的果实中提取的天然无糖甜味剂。其主要功效成分为罗汉果甙IV和罗汉果甙。五、甜度约为蔗糖的150-300倍,热量低。此外,罗汉果提取物作为药食两用品,还具有清热、止咳、润肠等药用功效。

2019年全球罗汉果市场规模为3.96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5.32亿美元,2019-2026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4.3%。

由于可以在标签上直接标注为罗汉果,且不是添加剂,罗汉果被认为是符合清洁标签的糖替代品。

SPINS 数据显示,2020 年美国市场清洁标签食品和饮料中罗汉果的使用量增加了15.7%。

我们相信,由于罗汉果具有众多的健康益处,未来几年罗汉果市场可能会获得更大的增长动力。

2.2.海外巨头加速天然甜味剂业务布局,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2.2.1. Pure Circle —— 与全球领先原料供应商Ingredion 合并

Pure Circle 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高纯度甜菊原料的领先制造商。专注于提供甜叶菊基甜味剂、香精香料等产品及综合解决方案。它于2007年注册,随后于2020年被全球领先的植物成分解决方案提供商Ingredion收购。

截至2019年6月,公司在全球拥有23家控股公司,业务范围覆盖63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垂直整合的甜菊供应链和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

公司在全球7个国家建立甜菊种植基地,专注甜菊品种种植,拥有完整的甜菊供应链,致力于从源头到后端产品的升级和突破。从原材料到配料的整个产品流程都是可追溯的。

该公司开发了专有品种Starleaf,其甜味剂产量比传统甜菊高20倍,并含有更多Reb M和Reb D成分,增强了其在食品饮料领域供应无糖和降糖产品的能力。

公司基于从种苗到甜味剂价值链的专业知识,掌握植物育种、农学、生物技术、食品技术等多学科方法,对甜度、口感、成本进行多环节升级优化,最终实现“甜度、口感、成本”的目标。甜叶菊糖解决方案的多样化。

2015财年至2019财年,公司知识产权价值从1400万美元增长至1700万美元,年均净增长率为5.0%。截至2019年6月,公司拥有甜菊相关授权技术专利191项,正在申请技术专利。以及329项知识产权。

产品结构不断完善,提供定制化甜菊解决方案。

基于在甜菊育种方面的先发优势,该公司是全球第一家发现甜菊除甜味剂之外的其他五种主要用途的公司,包括作为天然香料、抗氧化剂、蛋白质、纤维和天然色素保护剂。这将提高甜菊叶的利用效率,并将甜菊原料成本分配到扩大的产品阵容上; 2015-2018财年,公司毛利率水平保持在30%以上。

此外,公司不断延伸产品深度,提供多元化的产品组合以及基于甜菊糖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2018年,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联合推出Reb M甜味剂,口味更接近蔗糖,有利于其在碳酸饮料等领域的应用,绑定了代表性企业。

该公司于2020年被Ingredion收购,甜叶菊业务被整合。

Ingredion 是全球领先的植物成分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0年7月,以2.8亿美元收购该公司75%的股份,实现了其全球市场网络与专业研发制造优势的结合。减糖业务将继续作为宜瑞安五个专业增长平台之一,以甜菊作为减糖解决方案的核心产品,带动整体业务增长。

2.2.2.泰莱尔集团——延伸发展持续完善天然甜味剂业务

泰莱尔集团(Tate Lyle PLC) 是全球领先的食品和饮料解决方案及工业原料供应商。它最初是Herry Tate于1859年创立的糖业公司Herry Tate Sons,于1938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的财年,Tate & Lyle的销售额总计28亿英镑。

公司产品类别包括甜味剂、食品稳定剂、个人护理用品、工业淀粉、膳食纤维等,下游应用领域包括饮料、乳制品、汤制品、调味品、烘焙、宠物食品等,业务范围涵盖更多超过140 个国家。国家地区。

顺应全球减糖趋势,通过并购加速发展代糖业务。

近年来,减糖、控糖的健康消费趋势兴起。与此同时,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成分的天然、无添加。根据英敏特GNPD 数据,2020 年全球新食品和饮料产品中8% 使用植物源成分。

在此背景下,公司通过业务出售、外部并购等方式逐步推进业务转型:

2010年,公司出售传统制糖业务和著名的金糖浆品牌,专注于生产控糖、降脂、低热量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其市场定位从传统糖业公司转变为健康原料供应商; 2020财年,该公司提出“到2025年,甜味剂和纤维产品将取代膳食领域900万吨糖的使用,减少约36万亿卡路里热量”。

我们相信,作为食品配料行业的领导者,该公司已深耕制糖行业多年。其业务发展路径已从“传统糖精炼企业——拓展人工甜味剂业务——出售传统糖业务——布局天然甜味剂业务”,这表明糖替代行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已成为重点布局方向食品配料巨头。

三大事业部划分品牌,多层次覆盖。

公司深耕甜味剂领域多年,旗下“降糖”产品已形成SPLENDA、MULTIVANTAGE、PROMITOR、PUREFRUIT、TASTEVA等15个品牌,可应用于终端消费和工业配料分别输入;公司整合甜味剂业务发展,经营食品饮料解决方案、初级产品和三氯蔗糖三大业务板块。

通过多个品牌和部门的协作,结合2021年泰莱营养中心的推出,可以为客户定制最优化的产品组合,实现差异化的产品管理和多层次的用户覆盖,提高整体盈利能力。

2016财年至2021财年,公司业务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2021财年实现营业收入28.07亿英镑,其中食品和饮料解决方案收入占比35%,初级产品收入占比60%,三氯生收入占比5%左右。

内部创新+外部并购加速业绩增长。

公司于2018财年启动“聚焦、加速、从简”专项行动,提出加快内部产品研发和商业化、发展外部合作伙伴、聚焦收购等战略。

内部创新:

公司坚持以创新为战略核心,成立内部甜味剂研究所,不断研发和推出新产品,带动业绩增长。 2016财年至2021财年,公司新产品业务收入从6600万英镑增长至1.33亿英镑,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0%。年收入贡献从2.8%增至4.7%,累计增长1.9%。

在扩展开发方面:

公司持续开展多项收购兼并,不断拓展产品种类,扩大甜味剂、淀粉提取等领域的生产和研发能力。目前甜味剂产品线包括甜菊糖苷、罗汉果苷、三氯蔗糖等,并在某些领域成为世界领先者并快速提高您的市场地位。

在甜菊新业务领域,公司通过外延开发完善甜菊解决方案。

2020年,SGF实现收入约5000万美元; 2021年3月至9月,公司甜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5%。

2.2.3.国内视角: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未来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以天然甜味剂为例,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领先优势有所强化。以甜菊糖苷和罗汉果苷为代表的天然甜味剂是通过植物提取工艺获得的。

现阶段我国植物提取行业市场化程度高、进入门槛低,导致生产企业众多,但规模化企业较少。截至2021年的上市公司中,植物提取行业包括莱茵生物、晨光生物。而且,两家上市公司的主要产品也不同。

此外,目前已有300多个植物品种进入工业提取应用。由于不同植物原料对气候环境的差异化要求,产业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特征。植物提取企业地理分布较为分散;例如,莱茵生物天然甜味剂核心产品之一的罗汉果提取物,是一种特殊的食品药品资源,对生长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全球罗汉果的主要产地位于公司总部桂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产地优势。

借鉴海外经验,龙头企业资源整合趋势明显,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PureSec、Tate & Lyle等海外代糖龙头企业正在通过外延开发快速扩大产能、拓展产品、加强研发,预计将进一步提高全球代糖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我国代糖行业已经出现了一批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和盈利能力较好的甜味剂生产企业,有望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国外传统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

聚焦天然甜味剂领域,以罗汉果苷为例,2019年莱茵生物等CR4产能占比超过80%,有可能在生产端形成行业壁垒,并提高销售端的市场集中度。我们认为,未来部分中小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而在原材料获取、生产规模、研发能力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将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形成寡头垄断地位。

2.3.抓住代糖市场发展机遇,持续扩大产能,开拓终端消费品市场

2.3.1.深耕植物提取领域20年,立足研发,产品获得多项国际认证

公司深耕植物提取领域20余年,在专业知识、技术研发等方面拥有长期积累的优势。

公司系统掌握了整套植物提取物的研发和生产工艺,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先后承担国家星火计划项目4项、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等。承担相关部门科研项目20余项。

截至2021年6月,公司已获得58项发明专利,掌握近300种天然植物成分提取的核心技术。

公司现有的低温膜分离、生物发酵、柱层析、CO2超临界萃取等技术,较传统提取工艺具有提取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收率更高的优点。

研发投入方面,2016年至2020年公司研发费用率稳步上升,从1.8%升至3.1%。 2021H1公司研发投入1500万元,研发费用率为3.3%;人员配置方面,2020年公司科研技术人员人数为67人,占全体员工的11%。

自主研发与联合研发相结合的模式。

自主研发方面,公司建立了植物科学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西院士工作站等内部研发平台,开展种苗培育、工艺技术等基础研究, ETC。在联合研发方面,公司与中科院天津生物产业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产业化-研究与大学合作。

2021年3月,公司通过提案,投资约2.38亿元建设天然保健品研究院,围绕延缓衰老、调节代谢、增强免疫力等重点方向,开展天然保健品的配方开发和功能研究。终端消费品,提升公司在保健品市场的能力和优势,不断优化健康消费品自主品牌。

严格的原材料控制保证了产品质量,并持有专业检测公司提高过程质量控制。

一方面,公司设有专门的采购部门,制定原材料的采购标准和计划,建立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机制。另一方面,公司立足区位优势,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公司种植基地占地面积约4万亩,品种包括:罗汉果、甜叶菊、甜茶、苦橙等。原材料直接从种植者那里购买。

同时,公司战略投资浙江瑞德检测认证技术有限公司,可完成近300种植物活性成分的定性、定量检测。目前拥有FSSC22000、ISO9001、ISO22000、ISO14001等多项认证,核心产品拥有KOSHER、HALAL、FDA-GRAS、ORGANIC、SC、non-GMO等证书。

2.3.2.持续强化天然甜味剂业务优势,绑定海外知名客户,持续扩大产能

公司天然甜味剂的主要产品包括甜叶菊提取物、

罗汉果提取物、甜茶提取物、LOVIA 等,其中罗汉果和甜叶菊提取物均获得美国 FDA 的 GRAS 认证,是全球首家同时获得该两项产品认证的企业,已经与可口可乐、百事等众多国际知名客户建立合作关系。 2021H1,公司天然甜味剂业务实现收入 2.64 亿元,同比增长 66.4%,占植物提取业务收入比重 61.7%。筹划非公开发行项目,产能持续扩张。 为进一步满足客户对于公司天然无糖甜味剂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司筹划了 2020 年非公开发行项目,将投入募集资金 9.68 亿元用“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建设项目”及“莱茵天然健康产品研究院建设项目”,预计建成后新增甜叶菊提取物年产量 4000 吨。 截至 2021Q3 本次非公开发行申请已经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在全球天然无糖甜味剂市场的龙头地位,同时完善公司在该领域布局。 绑定战略客户,锁定业绩增长。 芬美意成立于 1895 年,是全球最大的食品香精香料生产公司,下游客户遍及食品、日化等行业。 截至 2020 年芬美意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年销售额占比 37.83%,前五大客户合计占比 53.68%。

截至 2021Q3 公司合同履约进度为 24.43%,未来仍有 20.7 亿元订单需求加速释放,根据往期数据对比,每年 Q4 为甜菊糖销售旺季,2020Q4 芬美意采购额为 0.87 亿元,占 20Q1-Q3 采购额的 58%,假设 21 年采购均价为 400 元/kg,则 21Q1-Q3 芬美意采购量为 685 吨,保守估计 Q4 采购 400 吨,则 2021 年来自芬美意的销售收入即 达 4.34 亿元,占比公司 2020 年全年营收的 55%。 我们认为,公司与大客户的深度绑定一方面为其天然甜味剂业务收入形成支撑,另一方面亦证明了公司产品的品质优异,未来有望继续开拓其他国际大客户,扩大终端市场份额。 2.3.3. 谋求产业链协同效应,推进终端健康消费品业务 公司依托在植物提取行业上游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打通植物提取物与终端消费者之间的通路,充分发挥产业链的业务协同效应,提升抗风险能力。建立子公司优值生活开展天然健康消费品业务。 公司子公司优植生活基于公司在天然植物提取领域积累的经验,开展特色农产品、功能性无糖软糖、益生菌、袋泡茶、罗汉果风味水饮料等天然健康消费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积极进行终端市场开拓,探索电商平台等线上渠道,以及零售商、旅游市场等线下渠道。 终端消费品列入公司核心发展方向。 公司 2021 年投入非公开募集资金 2.38 亿元用于莱茵天然健康产品研究院的建设,开展植物提取物在终端消费品的配方应用研发、功能性研究、安全性评价等工作,为公司客户的产品创新、配方开发等方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打造研发应用一体化的大健康大消费产品孵化基地。 我们认为,此举可为终端消费品业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满足终端客户的个性化、多元化产品需求,全面提升公司在开拓健康产品市场的能力和优势,通过积极培育和打造自有品牌,实现对下游业务领域的扩张,提升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 我们认为,在天然甜味剂业务领域,公司已在原料采购、产能扩张、研发技术、客户资源和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在替糖需求持续升温、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公司将持续受益行业发展,头部优势将进一步强化。

3. 建立全美最大工业大麻提取工厂,享受行业快速增长红利

3.1. 美国 CBD 应用范围陆续放开,工业大麻提取物需求有望加速释放 工业大麻为四氢大麻酚(THC)含量低于 0.3%的大麻,提取物应用范围广阔。 根据所含 THC 质量浓度的不同,大麻主要分为工业大麻、中间型大麻、娱乐大麻。工业大麻四氢大麻酚含量低于 0.3%,不具有精神活性、无毒。 从自身应用价值看,工业大麻的籽、花、叶等均可用于成分提取,产出可广泛用于食品、保健、日化、医药等领域。 工业大麻籽可用于提取大麻籽油等,其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微元素,可用作膳食添加剂、保健品补充剂、润肤油、基础油等;花叶主要用于提取大麻酚类化合物如 CBD、CBG、CBN 等,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作用,可添加于药物、化妆品、护肤品等。 加州宣布工业大麻提取成分食用合法化,为工业大麻应用合法进程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美国联邦政府于 2018 年将工业大麻合法化,但关于市场上工业大麻食品的安全性缺乏相应 监管对策。 2021 年 2 月,美国议案 H.R. 841 提交国会,其意在使从工业大麻中提取的 CBD 和任何其他成分在 FDA 监管下作为膳食补充剂合法使用,该法案正处于立法程序第一阶段;2021 年 10 月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第 45 号议会法案(Assembly Bill 45,AB 45)经州长签署,正式宣告工业大麻、大麻二酚(CBD)及工业大麻衍生物可作为合法成分加入食品饮料、膳食补充剂、化妆品和宠物食品中。 AB 45 的正式入法,对加州州法体系下的诸多法律修订具有较大影响。我们认为,加州宣布工业大麻提取成分食用合法化对全联邦合法进程有进一步的推动作用,未来美国工业大麻提取应用范围有望陆续放开。 工业大麻提取物 CBD 应用空间广阔,预计 2025 年美国相关市场达 168 亿美元。 CBD 全 称为“cannabidiol”,中文名为“大麻二酚”,是一种在工业大麻植物中发现的非致幻性、 非成瘾性的化学物质。 CBD 应用率先在保健品市场中流行,用于缓解焦虑,睡眠障碍和慢性疼痛,根据 Brightfield Group 数据,2020 年美国 CBD 在生物制药领域产生的收入为 4.7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可增长至 17.5 亿美元,2020-2025 年间 CAGR 为 30%;后 CBD 又被应用至美容行业,有助于改善皮肤水合作用并减少炎症,助于保湿和延缓皮肤衰老,护肤品中添加的CBD主要分为三种:全谱CBD产品(含所有大麻素,其中THC 含量不到0.3%);广谱CBD产品(含除THC以外的多种大麻素);分离式CBD产品(只含CBD)。 根据Brightfield Group 数据,2020 年美国包含工业大麻 CBD 的相关产品市场规模为 4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9%,预计至 2025 年市场规模增长至 168 亿美元,2020-2025 年 CAGR 为 29.0%。 我们认为,随着美国 CBD 应用合法化进程推进,以 CBD 为主要成分的产品日渐成熟,工业大麻提取物需求有望加速释放。 3.2. 全球 cannabis 提取市场规模有望超 310 亿美元 全球cannabis提取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315亿美元,北美为最大市场。 根据precedenceresearch 数据,2020 年 cannabis(包含工业大麻)提取物市场规模为 78 亿美元,预计到 2030 年将达 315 亿美元,2021-2030 年间 CAGR 为 16.78%。 按地区划分,cannabis 提取市场由北美主导,主要由于其 cannabis 合法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其提取物产品的药用价值认识愈加完善。 美国 2018 年的《农业法案》(Farm Bill)将工业大麻(hemp)从《受控物质法案》(Controlled Substances Act,CSA)中删除亦使经工业大麻提炼得到的大麻二酚(CBD)受到了市场追捧,被广泛地应用食品、饮料、护肤品、保健品、宠物食品等产品领域。 根据 New Frontier Data 数据,预计全球工业大麻市场将以 34%的年复合增长率从 2019 年的 46 亿美元增长至 2025 年的 266 亿美元。 我们认为,随着未来工业大麻产品益处被科学界进一步论证,应用领域的相关法规政策持续向好,未来该产业发展空间将不断扩大。 3.3. 北美工业大麻提取规模化程度较低,产业提升空间大 北美工业大麻提取市场高度分散,规模化程度较低。 目前北美工业大麻提取工厂没有可实现工业化生产及规模供应的厂家,整个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CBD 产品售价保持较高水平,95%含量的 CBD 产品售价可达 5500 美元/kg,生产厂家毛利率约在 80%以上。近年随着 CBD 提取物下游应用范围持续拓宽,吸引较多公司开展 CBD 提取业务,但多以实验室或小型工厂为主。 其中 Neptune 提取规模相对较大,其为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和加拿大的 cannabis 提取公司,主营高质量广谱健康产品,共有超过 7.5 万平方英尺的设施,年处理原材料能力合计超 3000 吨;MediPharm Labs 为目前北美大型 CBD 提取公司之一,年处理原材料能力为 300 吨,同时其近年持续开拓开外市场,于澳大利亚设立子公司,建造一座 1 万平方英尺的工厂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年处理原材料能力为 75 吨;Valens Labs Ltd.为领先的大麻研究实验室,年处理原材料 240 吨。 我们认为,随着北美市场 CBD 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合法化进程不断推进,相关提取物需求将迎来快速增长,以莱茵生物旗下子公司 HempRise 为例,拥有规模化生产能力,具备技术、成本以及品控优势的企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图 52:MediPharm 工业大麻提取实验室 图 53:截至 2021 年北美各 cannabis 提取工厂原材料处理量(吨) 3.4. 建立全美最大工业大麻提取工厂,寻求新盈利增长点 公司于 2019 年正式布局工业大麻大单品品种,完善公司在植物提取领域的产业链布局。旗下子公司 Layn Holding Group 负责工业大麻领域的投资活动,并由孙公司 HempRise 负责美国工业大麻工厂及研发中心的建设和运营。 公司工业大麻提取工厂为目前美国最大工业大麻提取工厂,已被印第安纳州政府列为示范项目。 公司工业大麻项目于 2020 年 2 月启动建设,项目生产设施均采用全自动化设备,工厂整体设计、施工、设备、安全均参照行业高标准制定,被印第安纳州政府列为美国工业大麻提取领域的示范项目,为目前全美最大的工业大麻提取工厂,设施面积达 10 万平方英尺。 项目总投入预计将达到 8000 万美金,预计年处理原材料能力达 5000 吨,主要产品为医用 CBD、CBG、CBN、水溶性 CBD、全谱油、广谱油、脱 THC 产品等,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和宠物用品等多个领域。 在资质方面,公司已送审 4 项国内发明专利和 2 项国际 PCT 专利,并积极准备 GRAS 认证;在市场方面,公司与几十家客户的合作正在洽谈推进中,并已形成部分订单。 我们认为,未来随着 CBD 研究的深入及应用场景的增加,市场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工业大麻项目将成为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 管理团队经验丰富,在工业大麻相关领域工作多年。 公司负责工业大麻项目的美国子公司 Hemprise 管理团队经验丰富,均在工业大麻相关领域工作多年,其中 Hemprise 总经理拥有化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就职于嘉吉(Cargill)、可口可乐(The Coca Cola Company)以及奇华顿(Givaudan)等国际知名公司,有 15 年以上的食品饮料、香料和大宗食品添加剂企业管理经验,对市场和大客户对食品添加剂的需求,以及建立和管理可持续性发展的供应链有深刻认知;销售总监拥有超过 20 年的大宗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品的国际 B2B 销售经验;技术总监拥有超过 30 年天然保健品的研发应用经验;生产总监来自于美国工业大麻传统中心肯塔基,有着 10 年工业大麻 CBD 提取工作经验,保证公司工业大麻项目高效运行。 工业大麻提取盈利能力较高,全部投产后可为公司增厚毛利约 6000 万美金。 若以提取纯度为 100%的 CBD 计,假设工业大麻原料的 CBD 含量为 6%,收率 80%,则根据公司年处理原料 5000 吨的生产能力计算,预计纯 CBD 提取物年产量约为 240 吨。 截至 2021 年底 CBD 全谱油和医用 CBD 价格为 500 美金/kg 左右,去 THC 产品价格在 1000 美金/kg 左右,按照当前价格,公司预计工业大麻提取项目毛利率能维持在 50%以上。 若之后完全投产,保守假设产品平均售价为 500 美金/kg,则工业大麻项目每年可为公司带来收入约 1.2 亿美金,毛利约 6000 万美金,大幅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3.5. 渠道、客户、品牌优势互用,快速打开 CBD 国际市场 多年植物提取行业经验积累优质渠道、客户资源,为 CBD 产品推广创造良好条件。公司目前拥有三大营销中心,分别位于中国上海、美国洛杉矶和意大利萨沃纳,成功布局海内外市场,构建了以中国为中心,辐射欧、美、亚的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全球销售体系。 同时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和客户资源,与全球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家食品、饮料、保健品及化妆品制造企业和医药原料贸易商开展业务往来,并与多家全球 500 强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在中国植物提取物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国内首家获得罗汉果提取物和甜叶菊提取物美国 FDA GRAS 认证的中国企业,也是首家申请罗汉果提取物欧盟 EFSA 认证的中国企业,以甜叶菊提取物和罗汉果提取物等多个优势产品和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使“莱茵”品牌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拥有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客户包括芬美意公司、欧莱雅公司、嘉吉公司、如新公司等多家国际知名企业,遍布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 我们认为,公司的优质客户资源与 CBD 产品的应用领域高度重合,在进入工业大麻领域后,可在 CBD 产品方面与现有客户资源进 行深入合作,加速 CBD 产品推广。

4. 盈利预测及估值

盈利预测:2021-2023 年 植物提取业务: 1)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受益于国内外“无糖”概念带动,天然甜味剂产品步入发展快车道,公司绑定大客户芬美意,仍有 20.7 亿元订单需求加速释放,同时公司持续扩产,计划新建年产 4000 吨甜叶菊提取工厂,有望带动植物提取业务实现快速增长; 2)公司新收购华高生物布局茶叶和虎杖提取,截至 2020 年其占领茶叶提取细分领域出口 7 成以上市场,产品结构日益多元。因此我们测算 20-23 年公司植物提取业务营收 CAGR 为 47%。 BT 项目: 公司 BT 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后续工作主要为推动项目回购款的早日收回,支持植物提取业务发展。 从BT合同约定的结算方式和公司已收到的回购款情况来看,BT项目不存在未按合同约定结算与回款的情况,业主方履约能力良好。 工业大麻业务: 公司海外布局工业大麻提取业务,随下游应用政策持续放开,有望成为公司新盈利增长点,预计该业务2022年开始业绩释放,毛利率可50%以上。 我们选取替糖行业公司保龄宝、植提行业公司晨光生物,以及下游产品应用同为医疗美容行业的生物科技企业华熙生物、爱美客作为可比公司,其 2023E 的估值区间位于15.99x-50.61x。 我们认为,考虑到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拓宽,下游产品应用领域持续扩大,未来植物提取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增长,预计公司 21-23 年营收为 11.81/17.96/22.97 亿元,同比增长 50.73%/52.01%/27.94%,净利润为 1.18/1.96/2.91 亿元,同比增长 37.02%/65.97%/48.66%;对应 21-23 年 PE 为 40.92/24.65/16.58x,参考可比公司,给予 23 年 28 倍 PE,对应目标价 14.42 元。

5.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风险。全球经济增长具有不确定性,公司业务面对国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业绩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较大。 2)技术风险。天然提取物行业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上存在更新换代快、投入高、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大等特点,公司可能面临技术研发进度延期、技术失密及技术成果转化不力等风险。 4)疫情风险。公司业务和组织遍布海内外,疫情反复将导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公司经营环境恶化,对公司业务发展、员工安全等造成干扰。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获取更多精选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官网】

用户评论

不离我

看到莱茵生物要做CBD,还挺意外的!毕竟他们糖代行业一直做得很好,现在跨界进军新的领域,说不定能发展出一个第二增长极呢!期待他们能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上花

莱茵生物在糖行业的市场地位确实很稳固,被称为隐形冠军毫不夸张。这次转向CBD战略布局,其实也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发展方向吧?毕竟国内CBD行业发展空间大,现在进入比较早,未来的话可能会抢占到更大的市场份额。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亡则人忘

个人觉得糖代虽然是莱茵生物的主营业务,但未来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发展新的领域的确很有必要,CBD的市场潜力确实很大,希望他们能把握好时机!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夏至离别

作为一家专注于食品行业的企业来说,转向全新的医药健康领域确实是比较大胆的尝试。 不过考虑到CBD日渐被认可的安全性,莱茵生物做这个选择也是明智的。他们拥有完善的供应链和生产体系,相信在医疗健康领域也能有所建树。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何年何念

糖行业竞争激烈已经不言而喻了,想在未来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的确需要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从食品到保健品, 莱茵生物每一次转型都让我们眼前一亮,这次布局CBD也让人感觉充满期待!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故人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跨界是必要的探索。糖代行业固然重要,但如果想得到更可观的利润空间,就得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寻找突破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ゞ香草可樂ゞ草莓布丁

莱茵生物这次布局CBD,是不是考虑到了国内外政策环境的变化呢?听说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允许商业化种植和销售CBD了,未来发展潜力 HUGE!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岛晴空

话说回来,糖代和CBD虽然是两个行业,但是它们的核心价值观其实还是比较接近的。都是关乎健康好生活,莱茵生物的转型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摇划花蜜的午后

我很看好莱茵生物的发展!他们总是走在创新前沿,这次布局CBD也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相信随着政策的放开和技术的进步,未来CBD行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快和规范,莱茵生物一定能抓住机会!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丢了爱情i

说实话,我对跨界创业还比较谨慎,毕竟不同行业的运作模式和风险点都不一样。 不知道莱茵生物这次布局CBD会不会成功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萌

糖代虽然是传统行业,但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需求。 现在的年轻人对健康越来越重视,CBD作为一种天然的产品,或许能填补市场空白。不过还是要看莱茵生物的实力和市场的接受程度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风谷离殇

这次把文章标题改成了“莱茵生物布局CBD 打造第二增长极”, 感觉比之前更具吸引力,也更加明确企业的转型方向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话刺骨

我一直觉得隐形冠军的企业其实很厉害,他们低调做事却总是能取得成功。希望莱茵生物在CBD领域也能继续发光发热。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笑抵千言

对于糖代行业来说,要保持领先地位的确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 希望莱茵生物这次布局CBD能够获得更好的效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写薰衣草的香

期待看到莱茵生物在CBD领域的成果!相信他们会把同样的热情和专业精神投入到新的领域建设中。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北染陌人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跨界融合,其实这也是一种趋势。希望莱茵生物这次布局CBD能够取得成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怕疼别碰我伤口

不知道莱茵生物的CEO是怎么想的? 突然转型做CBD,真的敢冒险吗?市场风险很大啊, 要做好充分的评估和准备工作!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素颜倾城

糖代这个行业我觉得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所以莱茵生物要打造第二增长极确实需要认真考虑, 不能一味跟着潮流。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