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发酵过程

来源: 茗茶博士
发布时间:2024-10-21 06:59:31

喝茶的朋友都知道茶是发酵的。

除绿茶外,其他茶类都有不同程度的发酵,如白茶微发酵、红茶后发酵、乌龙茶半发酵、红茶全发酵。

发酵恰恰是一个生物氧化的过程。

工业中的发酵是指人们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实现的工业化生产。

我们通常所说的茶叶发酵,其实是指围绕茶多酚的三种氧化反应:多酚酶促氧化反应、非酶促自动氧化反应(湿热反应)和微生物酶促氧化反应。

无论哪种发酵,其氧化产物都是茶色素,包括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

不同的茶叶发酵程度不同,所以三种茶色素的比例不同,体现在茶汤上,就是明暗、深浅的区别。

六种茶,除绿茶不发酵外,其余五种发酵茶依次分为轻度发酵(黄茶、白茶)、半发酵(乌龙茶)、全发酵(红茶)、后发酵(红茶)。

微发酵:发酵程度在5%-10%左右,制作过程中发生自然轻微发酵,如白茶。

轻发酵:发酵程度约为10%-20%。在湿热条件下自动发酵,发酵程度略轻,如黄茶。

半发酵:发酵程度在15%-50%左右,发酵后去除酶,使发酵戛然而止,如乌龙茶。

充分发酵:发酵程度约为70%-80%。通过揉捻,破坏茶叶细胞,充分发挥酵素充分发酵,如红茶。

后发酵:发酵度为100%。借助外界微生物,在酶、微生物、湿热的综合作用下完成发酵,如红茶。

红茶发酵过程

可以简单一点,从工艺角度分为前发酵和后发酵。

所谓“前发酵”,可以理解为茶叶发酵在初加工完成的同时结束,此后不再发酵。

发酵车

对应的“后发酵”是初加工发酵,初加工完成后仍在发酵,储存后继续发酵,具有全程、连续的特点。

前者发生在最初的生产过程中;后者既发生在最初的加工过程中,也发生在以毛茶为基础形成成品茶之后。所以以“初制”为节点,一个只有“前发酵”,一个有“前发酵和后发酵”。

所谓“前发酵”和“后发酵”都是缩写。

预发酵茶有黄、白、青四种,发酵程度不同,但都是固定的,所以有微发酵、半发酵、全发酵之分。

后发酵茶,发酵是动态的,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一个长达数年的时间跨度中,它包括了微(或轻)发酵、半发酵和全发酵的所有演变。

万物会盛会衰。所以各种茶的品质都会在某个时候从顶点的“最好”下降到不值钱。这里的前提是要妥善保管,否则“变质”会加速。

通常,预发酵茶包括非发酵绿茶。因为在加工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品质特性,不宜长期保存,应在保质期内饮用。

那么发酵茶,其品质优化需要在长期储存中逐步达到,会相对“保存得更好”,但超过一定时期也会“越来越差”。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