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的母树有六棵,分别是雀舌、北斗、契丹,都分布在武夷山九龙窠的高岩崖上。九龙窠是一条受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的深长山谷,山谷幽深,两边耸立着长长的条状单面山。由于生长环境的独特性,
特殊工艺制作的大红袍也有明显的岩骨花特征。
1980年,著名的九龙簇园建成时,新种了5号和6号。5号是从1号切下来的,6号是从2号切下来的.所以六棵母树是四个品种:1和5是同一个品种;2和6是同一个品种;3是品种;没人种,是品种。
从2006年开始,武夷山市政府决定停止采摘大红袍这一养母树,不再用这六棵树来制茶。大红袍母树茶成了一绝。
纯正大红袍
目前武夷山大面积种植的所谓“纯红咒”,间接来源于1985年福建省茶叶研究所陈德华带回的5株茶苗。
1985年,陈德华用私人关系带走了5株大红袍茶苗,种在武夷山茶叶研究所皇家茶园。
多少年后繁衍出无数后代,遍布武夷山,每一个都说自己是“纯种大红袍”,母树无性繁殖的后代。
母树不是一个品种。纯种大红袍到底是谁的?
2009年,福建农林大学选取部分后代进行基因鉴定:
2号无性繁殖后代性状最好,是公认的大红袍原种。
北斗和大红袍不是一个物种。
契丹和大红袍属于同一物种。
也就是说,2号品系的无性后代可以算作纯种大红袍。契丹是纯正的大红袍,茶种相同,名称不同。
商品大红袍
陈德华带回武夷山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茶研所)的5株大红袍,长势很好,很快就收获了。
陈德华生产了几公斤成品茶,以茶叶研究所的名义出现在香港茶叶市场上。结果就被抢了。
而纯种大红袍刚刚开始试种,产量有限,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陈德华开始研究匹配方案。
他请专家品尝了御茶园纯大红袍和几种武夷岩茶制成的大红袍,口感甚至比纯大红袍还要差。
这是茶院的商品大红袍。
现在连小作坊都出大红袍,几十元到几万元一斤。而茶院的商品大红袍无疑是最经典最有代表性的。
1990年,茶学家陈迅(现代茶学家,著有书《茶业通史》和《制茶全书》)为茶叶研究所的商品大红袍写了一个商标:在一片叶子上,“大红袍”三个字是茶人陈迅在1983年署名的。
用户评论
我一直听说大红袍是一种极佳的茶叶,想知道它从什么地方来的?原来它是来自大红袍母树呀!想念家乡的正宗茶味!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时候跟爷爷喝过很多种茶,但最喜欢的大红袍味道深厚浓郁。没想到还有母树这么个说法啊!真的好奇母树是什么样子像吗?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查过,据说大红袍母树的历史悠久,数量有限,真是太珍贵了!要珍惜这些资源呀!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有点简单吧?就说几棵大红袍母树的数字是多少就完了。应该多详细介绍一下大红袍母树的生长习性和特点呢!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母树数量不多,真是感叹啊!希望以后政府能加强对母树的保护,让更多人能品尝到源自母树的大红袍茶。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了解更多关于大红袍母树的信息了。原来这么珍贵的茶叶竟然如此有故事背景哪!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大红袍母树的确很稀少,不像普通的茶树那么容易种植吧?难怪好茶这么贵。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最近也开始学习品鉴茶艺,感觉大红袍的味道真是独一无二的。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真正的母树!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文章没提到具体数量,但从文字中可以看出大红袍母树确实十分宝贵。这让我对茶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太悬念了,我期待着知道大红袍母树有几棵!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得有点太浅显,没有深入探究大红袍母树的价值和意义。我很想了解更多关于它的故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对茶文化很感兴趣,没想到在大红袍背后还有这么神秘的母树传说!期待看到更多关于它的人文故事。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猜大红袍母树的数量应该不多,毕竟这种稀有植物生长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内容有点枯燥乏味,缺少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展示来吸引读者。希望以后能制作更有趣的茶文化科普报道!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从小就喝大红袍,但不知道它跟母树的联系! 这篇文章让我对家乡特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既然有这么珍贵的母树存在,为什么没有更多人知道的?大红袍的味道真的很好,应该让更多人品尝到它!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希望政府能加大对茶文化古树的保护力度,让我们不要失去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更加珍惜大红袍母树这种稀有植物,也要学习更多的茶文化知识,尊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