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聊天境界茶叶

来源: 小编
发布时间:2024-06-04 12:30:35

郭光文

人们通常所说的品茶,就是指品尝茶的味道。

茶味有百种,其中主要有苦、涩、甜、鲜、爽五种。苦是指饮完茶汤后,舌根尝到一种类似奎宁的难闻味道;涩是指茶汤给人舌头麻木的感觉;甜是指饮完茶汤后,回味甘甜;爽是指茶汤味道爽口宜人;爽是指饮茶时,人感觉舒适、美妙,精力充沛。品评者根据对五种味的感知,对茶的滋味做出爽、鲜、醇、醇、醇、浓、浓、回味甘等评价。

品茶的过程很复杂,需要用到很多工具,但品茶的关键还是要靠舌头。由于味蕾在舌头各个部位的分布不均匀,大多数人的舌头对咸味敏感,舌头前部对甜味敏感,舌头侧面对酸味和涩味敏感。因此,品茶时,应小口小口地啜饮,让茶水在口腔中缓缓流动,让茶汤充分接触舌头各个部位的味蕾,从而细腻而准确地判断茶的味道。

这些都是一般意义上的品茶。

其实,古往今来,人们品茶的兴趣,大多不在于酒的本身,而在于茶的“味外之味”。

“欲与天下同乐,一日不可无师。”品茶是上流社会和普通民众都欣赏的一种生活艺术。

老舍先生对品茶颇有造诣,曾深有体会地说:“饮茶是一门艺术。”他一生爱茶,把饮茶视为一种艺术追求。其代表作《茶馆》以老北京一家名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为背景,记录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近五十年间北京的社会面貌和各阶层不同人士的生活变迁。全剧通过展现出自这家茶馆的各色人物,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生动地揭示了旧中国必然灭亡、新中国必然诞生的社会发展规律。后人评论说,老舍先生之所以才华横溢,文学思想深邃,主要得益于茶。他的《茶馆》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茶来品的。

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历来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饮品。尤其在现代社会,“把生活当成艺术设计,把艺术当成生活的必需品”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品茶也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为,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品茶可以帮助人们舒缓情绪,调节精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减压”方式。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追忆过去的生活情景,还可以感受到当下生活的幸福,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

试想一下:闲暇之余,放下工作,离开尘世的名利,做一个简单的人,轻装上阵,暖好杯盏,沏一壶清茶,邀上三五好友,选一处清幽之地,看着晴空万里,明月稀疏,听着虫鸟的鸣叫,风声浪声,说说往事,说说今天的趣事,不知不觉便如饮醇酒一般醉了。

“读诗读书心静自然,离俗品茶味美”,品茶,就是在品味一种非凡而高雅的情趣。

宋代的苏东坡不仅是一位大文豪,也是一位茶艺大师。他的诗句“细雨斜风吹得清晨凉意,轻烟疏柳映得晴滩美。淮洛清水渐散,午杯飘雪沫乳花。春盘蓼蓼高笋,天下第一味”正是这种雅趣的真实写照。如果你置身于这如画的绿水青山之中,泡上一杯飘雪沫乳花的清茶,一边品尝清爽醇香的茶香,一边感叹“天下第一味清欢”,赞叹苏东坡的雅趣。

有人说,茶味与书香是孪生兄弟,在高雅品位上堪称绝配,此言不虚。读书时的感受堪称这方面最好的注脚。当我们独处一人,一盏灯,一本书,在有桌椅茶几的书房,泡上一杯清茶,围着炉边细细阅读,或是在被子里哼唱,或是在合上书本静静沉思,聆听先哲们的歌声与感叹,与古人交流,畅谈天下事,领悟人生哲理,畅谈世事沧桑,其中的情趣与惬意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品茶的过程中,爱上了书中那份孤独的清香,爱上了文字里那份柔情,一举一动都散发着一种书香,这种美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内在气质美; 这种美,是一种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高雅品位美,此时,你会不由自主地赞叹,在闲暇之余,品一口茶香,吸一口书香,真是一种幸福惬意的感觉!

中国茶道的创始人唐代高僧皎然在《饮茶嘲崔世石君》诗中写道:“一饮而尽困倦,心境明朗,遍地清明。再饮而尽心,如飞雨洒轻尘。三饮而尽得道,何必破烦恼。”皎然认为品茶不但可以清困清心,而且可以修道养性。通过品茶,可以升华思想,超越人生,超脱物外,达到忘我忘世的精神感受和如仙一般的精神境界。皎然的茶道不是道家的“道”,而是儒、释、道三家真谛的汇集。 儒家提倡“义”,道家提倡“清净”,佛教提倡“和”,茶道崇尚“雅”,构成了中国茶道的重要内涵,彰显着饮茶人不凡高雅的品位。

“一壶茶自有禅意,半榻茶烟养心脾”品茶,是一种百感交集的生活心态。

茶道的最高境界是什么_境界茶叶_茶境界多少钱一盒

有位哲人说过:“茶无非两种姿势,浮与沉;饮茶人无非两种姿势,拿起与放下。当它沉了,要坦然面对;当它浮了,要坦然迎接。”这句话很有见地。正因如此,我们品茶时,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叶和茶具,而是良好的精神和心态。

实践证明,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环境条件、心情等不同,从茶中品味到的“茶味”也不同。“我年老,世事淡泊,唯独爱饮茶。久饮手抖,未言已,已觉胃饿眩”——人生坎坷、历经沧桑的欧阳修,尝到了人情薄如纸、世事无常的茶的苦涩滋味;

“蒙顶山春芽鲜美,湖头月亭夜吟清清。烦恼一醒,心神爽朗,心情暂时解脱了尘世”——事业有成、春风得意的文彦博,在茶里尝到了春天的味道,心里充满了满足与喜悦;

“可爱不可小觑,骨清肉嫩和谐。雪花雨滴也不值一提,抿了一口才知道水的真味”——豪迈豁达的苏东坡从茶中尝到了耿直刚直的君子情趣;

“寒夜客来,以茶代酒,竹炉沸腾。窗前月色若有若无,梅花别样”——才思敏捷、善于诗词的​​杜小山从茶中品味出一个尊崇礼仪、热情好客的文人情趣;

“贡文书送到衙门,谁管山上寒气逼人,芽尚未萌发。炒熟的茶粒似莲子,谁知你比莲子还苦”——忍饥挨饿、忍受艰辛的采茶人,在茶叶中品尝到了命运的苦涩和无奈。

茶承载真谛,带来心灵的宁静。品茶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艺术享受、一种精神境界。喝茶的人不一定懂茶,但懂茶的人一定能品茶。茶道的精髓是什么?就是在一杯茶里体会人生的百态,感受人世间的冷暖。茶道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让人在品茶的过程中,心静神静,专注力强,这才是茶道的精髓。品茶不仅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今天生活的幸福,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天生我材必有用,哪怕倾家荡产也要赚回来”——我们在喝茶的时候,品味的是一种历久弥新的文化自信。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栽培茶树的国家。早在神农时期就有茶树的发现;先秦《诗经》中就有茶的记载;汉代,茶已成为佛教“静坐”的补药;魏晋南北朝,饮茶已盛行;隋代,饮茶已成全民习俗;特别是唐代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是我国乃至世界第一部有关茶的专著,它的出版,有力地促进了茶文化的繁荣。

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一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蕴含着儒家“明德厚德、治学至深、尽心报国、贫富兼顾”的思想,也蕴含着道家“天地合一、清静深远、道法自然、守真育真”的哲学思想,还蕴含着“茶禅一体、梵我一体、爱护万物、见性成佛”的佛理,融汇三教、贯通千秋,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世界科技史学家称之为继中国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大贡献。 茶文化是以茶业活动为基础,融合美学、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民俗、养生等精神领域而形成的,具有思想熏陶、礼仪社交、艺术欣赏等价值,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012年11月29日,我国申请的“中国传统泡茶技艺及相关习俗”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从此,我国茶文化蓬勃发展,熠熠生辉。

首先,去年冬天的“围炉煮茶”掀起高潮:“围炉煮茶,闻暖香,享人间好时节”。围炉煮茶深受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当时,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围炉煮茶话题视频播放量超过8.9亿次,某社交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4000万次。其次,“围炉煮茶”在今年夏天走红:“来一桌围炉冰茶,看云烟缭绕;配几盘江南小吃,尝花开花落”。这番文案迅速走红,让围炉冰茶爆红。与冬天的围炉煮茶不同,围炉冰茶主打夏日清凉感,炉子换成冰茶,加入干冰的氛围。 特效吸引了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前来打卡,哪怕票价三五百元,大家也能接受。

业内人士指出,与围炉泡茶一样,围炉冰茶迅速兴起的重要原因在于茶的文化属性和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它们都以茶这种物质与围炉坐席的形式为载体,满足消费者情感交流和社交的需求,将氛围、视觉、感官、体验融为一体,从而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记得1987年,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了第一家中国餐厅,当时的年轻人认为,只有肯德基才配得上庆祝大事的仪式感。进入中国20多年的星巴克,已经融入到很多年轻人的休闲生活中。随着我国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已经积累了“用平等的眼光看世界”的自信。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也可以是及时雨,是流行的潮流。她和国潮剧、国潮文化节目、国潮产品一起,构成了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向往。围着炉子泡茶的老派生活方式的回归,围着炉子喝冰茶的新派生活方式的兴起,就是最好的诠释。

“笃信二百年,必能行三千里。”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我们品茶,就是在品我们国家引以为傲的辉煌历史,在品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灿烂文化。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